道德基准理论--进化视角下的道德判断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个体对同样的行为的道德判断有时是相同的,而有时是不同的?从皮亚杰开始,道德心理学就一直在不断针对以上问题的进行探讨。但传统的研究不是研究对象单一,就是并不关注道德问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对目前团体辅导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核心期刊(CSSCI收录)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分析,分析了目前中国大陆团体辅导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团体辅导缺乏“团体”本身的理论支撑,缺少对团体辅导作用机制的理论描述,且团体辅导名称缺乏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的现状提出人际动力团体辅导(Interpersonal Dynamic Group Counseling,IDGC)模式及“无形技术”模型;
为了考察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SWLS)、正负性情感量表PANAS、自尊量表(USRS),对中国(N=330)和印度(N=387)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跨文化比较。
自尊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课题,自尊在高中生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我妨碍是在自尊受到威胁时,保护或提升个体自尊的一种策略。从总体上看,这是一种不良的应对方式。自尊对自我妨碍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期选择是指对未来不同时间点上的结果做出权衡的决策过程。人们为什么改变自己过去的行为是跨期选择的一个中心问题。个体最初倾向未来的收益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常常被归结为偏好不稳定或自我控制的失败。但是否存在先验时间信念同样也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人类高度的文明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与我们非凡的合作能力,在合作活动中,相较于先前背叛过我们的人来说,我们更倾向于投资给那些先前表现出值得信任的对象。同时对于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必然会有更多的了解,而且随着亲密关系程度的增加,给予的信任也有所不同。
The leading expectation-based theories of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were primarily developed to explain how people behave when faced with a single trial of a risky choice.In contrast to the theoretic
代言人广告如何才能取得效果,是否每个企业都需要花费巨资邀请名人为其产品代言以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许多营销人员及研究者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往对于代言人广告效果的研究,一般主要关注名人代言人,且过度强调名人与非名人代言人之间的区别,本研究从代言人及广告所引发的情绪来分析广告效果,将名人广告与非名人广告放在一起进行评析,提出广告或代言人引发的情绪是代言人广告成功及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前前瞻记忆主要集中在对单纯的时间性前瞻记忆(TBPM,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事件性前瞻记忆(EBPM,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及其影响因素上面的研究,而对于两种前瞻记忆混合起来的混合前瞻记忆的问题尚不清楚,混合前瞻记忆实则是比TBPM 及EBPM 更为普遍的记忆形式。
部分线索效应是指当人们回忆刚刚学习过的词表时,提供词表中的一部分单词作为回忆线索的情况下,回忆效果反而比没有任何回忆线索时的回忆效果差。这一效应被很多研究认为是一种认知抑制过程,即部分线索对非线索项目(目标项目)的长时抑制。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中,从1917年陈大齐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到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81位中国老心理学家的生平履历,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本书编写的整体思路是从中国81位现代心理学家的履历入手,对81位中国现代心理学家生平进行50项的统计分析,使读者对这批老心理学家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