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新证据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mat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将岩石磁学方法应用到断层岩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地震引起的断裂活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造成的高温可能引起矿物变化或新的磁性矿物生成,从而导致滑移带附近断层岩发生磁性矿物的转变,导致多个岩石磁学参数变化.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彭灌杂岩中发育的断裂岩在八角庙剖面出露完整,系统的岩石磁学结果及剩磁特征说明断层滑移带断层岩携带的为热剩磁,围岩携带的比较复杂,可能主要为化学剩磁.其高磁化率特征是受到断层滑移作用过程产生的摩擦生热使菱铁矿和含铁顺磁性矿物生成磁铁矿所致.在深部岩芯中已证明汶川地震的断层滑移作用使主滑移带的断层泥磁化率升高.沿映秀-北川断裂带赵家沟等剖面也鉴定出断层泥的高磁化率特征与地震活动有关.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已证明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断裂活动,而关于具体活动时代或是地震活跃期时代目前还没有研究能够精确确定。根据构造地貌特征、多期砾岩时代、隆升年代还等研究成果,认为龙门山的快速隆升主要有35~30Ma和15~10Ma两个阶段,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可能对应15~10Ma快速隆升,35~30Ma快速隆升则主要为汶川-茂县断裂带活动。最近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地壳均衡反弹量对龙门山现今高程贡献率约占30%,曾认为是气候因素驱动的侵蚀导致山脉快速隆升,最终使雅鲁藏布江绕海拔7782m的南迦巴瓦峰形成落差大于2000米的大拐弯峡谷最新研究证明是250万年以来南迦巴瓦块体加速构造隆升驱使大峡谷内的高侵蚀速率,也支持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模式。根据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发育的厚达100~240m、具有多核特征的断裂岩推断沿映秀-北川断裂带重复发生过多次强地震活动,多次地震活动造成的地表抬升的累积使得龙门山快速抬升。
其他文献
柴西南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南部)为高原内陆咸化湖盆,新生代以来随气候变化和淡水周期性注入,发育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下段至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三个大的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湖水咸化序列,一个咸化序列构成一个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含油气系统,其中,优质烃源岩沉积于微咸水环境,而与膏盐岩沉积区关系不大(图1)。
五峰组-龙马溪组是现阶段四川盆地最现实,最具潜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自2010年威201井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后,2014年在该层段探明了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大型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下简称龙马溪组)以半深水—深水泥质陆棚相沉积为主,在近盆地南部、东北部的地层厚度均在100-600m [1],自下而上发育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的黑色硅质、炭质页岩,中部龙二段的粉砂质页岩
珠江口盆地古珠江三角洲发育时间长,叠合面积巨大,几乎覆盖目前珠江口盆地东部现已发现的碎屑岩油气田群。本文利用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惠州、陆丰凹陷4个富油二级构造带珠江组储层砂岩伊利石40Ar-39Ar年龄谱。伊利石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均获得相似的年龄谱:随着激光能量逐渐升高,样品受热温度上升,表观年龄呈阶梯状上升,在高温度阶段形成年龄坪(图1)
研究大河河口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对于全球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非常重要.在近30年来河流径流量减小、河口赤潮频繁勃发的背景下,为了研究黄河口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特征,本文对采集自莱州湾的20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46个样品的萜类化合物以及正构烷烃进行了有机质来源分析,鉴别出了沉积有机质的三个来源:成熟构型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流域岩石古老有机质的剥蚀搬运;长链正构烷
自发现威远气田以来,诸多学者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开展了大量研究,认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是震旦系气藏的主要烃源岩层(徐永昌等,1989;黄籍中等,1993;戴金星,2003).对于震旦系烃源岩的研究认为,灯影组富藻白云岩总体生烃能力弱,不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近期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发现了安岳特大型气田,使得对震旦-寒武系地质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次在对2315样次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中长链脂肪酸回收率的提纯方法。以中长链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泥炭(四川红原县)样品为例,定性定量对比三种不同提取方法(新方法、柱层析以及皂化萃取法)所得脂肪酸组分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所得脂肪酸分布均以C16为主峰,指示出以水生生物为主的母质来源,与样品实际地质信息相悖;新方法所得脂肪酸以C28为主峰分布,明确指示出是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母质类型,符合样品的实际地质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之一.页岩具有复杂的多孔微结构,非均质性强,可以采用孔隙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及非均质性.本研究利用氮气吸附、高压压汞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高过成熟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FHH分形理论计算基于氮气吸附的页岩孔隙分形维数,分析分形维数与页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黔南坳陷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坳陷内部的油气藏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大部分已经遭受破坏并以古油藏或者残余油气藏的形式存在,造成固体沥青的广泛出露.作为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古油藏的成藏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且备受关注.本次研究利用沥青的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以麻江-凯里古油藏为研究对象,试图定量解释黔南凹陷油气的成藏化过程,并
页岩油气作为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在页岩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在川东南焦石坝龙马溪组的页岩气研究中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世界各国在页岩油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泥页岩储集性能研究还很不充分.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取得北美不同层系的页岩样品,将其与中国焦石坝龙马溪组的泥页岩对比分析,通过地球化学和岩石结构分析,明确其相应的地化特征、沉积环境和储集性能,探讨了沉
大兴安岭及两侧的海拉尔盆地和松辽盆地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的盆-岭构造体系.大兴安岭的大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单元布局主要是在古亚洲洋演化期间形成的.古亚洲洋是古生代期间发育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华北地台之间的一个复杂的多岛洋,以大规模的岛弧体系发育和陆缘增生为特征(任纪舜等,1999).中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深成岩分布广泛,火山机构发育.山脉隆升及陆壳的增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