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要天然香原料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天然香原料的旧常态与新常态新挑战呼唤新思维天然香原料的可持续发展:芬美意的战略-可持续采购-绿色化学-生物技术Ingredients of F&F industryToday, a large part of the ingredients used in the F&F industry is from synthetic chemistry
【出 处】
:
2015中国·上海第四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专题学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天然香原料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天然香原料的旧常态与新常态新挑战呼唤新思维天然香原料的可持续发展:芬美意的战略-可持续采购-绿色化学-生物技术Ingredients of F&F industryToday, a large part of the ingredients used in the F&F industry is from synthetic chemistry
其他文献
实验选取野菊花精油为芯材,以复凝聚法制备野菊花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当壁材浓度为为1%,芯壁比为1∶1到1∶2,pH为3.5,搅拌速度为600r/min时,制备出野菊花精油微胶囊有高的包埋率和较小的颗粒度.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进行检测,发现当温度大于60℃ ,微胶囊大颗粒开始发生破裂.加速挥发实验发现,微胶囊化能有效降低野菊花精油的挥发速率.最后,将野菊花精油微胶囊应用于卷烟加香,评
介绍了龙涎香的来源、性状、用途、主要成分、香气特别持久的原因等,提出龙涎香令人可信的检测方法是:先用旋光法测定龙涎香醇含量,再用气质联机测定降龙涎醚和其它香气成分。
介绍了以界面聚合、原位聚合为代表的化学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基本原理、反应类型,综述了日化香精微胶囊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日化香精微胶囊的发展方向。
本文首次对豆香和奶香味硫噻唑(4-甲基-5-(β-羟乙基)-噻唑,MHT)中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进行跟踪,富集和纯化,然后利用GC-MS和NMR方法鉴定了其中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从豆香硫噻唑的香气富集部位分离鉴定出了4-甲基-5-(2-甲酰氧乙基)噻唑和4-甲基-5-(2-乙酰氧乙基)噻唑,这些硫噻唑的衍生物可能是豆香硫噻唑中的特征香气成分,系硫噻唑合成或者后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同时从奶香硫噻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提取蜂胶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展望.蜂胶超临界COz萃取物是现代超临界流体技术与传统中药蜂胶结合的产物,以“绿色、无毒、无害、安全”而备受瞩目。在对待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上需要正确的认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由于其萃取机理的限制,可能不能高效的萃取黄酮类物质。但同时要注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活性并不是与黄酮
对卫生香、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概念进行阐述自己的认识,并浅谈我国TVOC测定的现状.最后,结合企业情况探索卫生香燃香过程中TVOC的测定方法,主要依据标准《GB/T 26393-2011》和《GB 50325-2001》.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测定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卫生香在燃香过程中产生的TVOC的含量,这样可以用来判断所选卫生香是否具有一个较好的品质。对于客户而言,选择安全的卫生香,既满足对
有机小分子催化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兴有机合成技术,本论文在进行多次试验后研究开发了一种合成乙烯基环己烯醛类青香型新分子的高效环保新工艺,该工艺巧妙的解决了反应中间体不稳定的缺点,采用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策略,让多步有机化学反应"一锅"依次串联进行,避免了中间体的分离.采用该方法,合成了多个新分子并对其进行了香味评估,并有一个分子成功产业化.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创建了一个新颖的有机催化a一亚甲基
敏感性头皮是敏感性皮肤综合症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针对敏感性头皮的研究在多个国家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然而中国人群中敏感性头皮的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4级自我评估和3S问卷,以及新提出的10Q问卷方法,针对中国女性头皮敏感程度和症状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自我评估和3S问卷的结果得到中国女性敏感性头皮人群的比例分别为35.77%和57.45%. 司时,两种方法观察到敏感性人群比例随年龄的变
金盏花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全花含树脂、胶质、挥发性香精油和苦味物质等,有健胃、收敛、止血和愈伤的功效。近些年来,植物源功效性化妆品因其性质温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金盏花因其独特的功效成分也逐渐被开发应用于功效化妆品中。本文综述了金盏花挥发油、黄酮类、总皂普类、色素几类主要活性成分,抗菌、消炎、抗衰老、抗癌功效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金盏花提取物含有黄酮类物质,具
为热敏感性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简称TRPs或热敏TR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由温度激活的离子通道家族,它们在初级感觉神经末梢被表达,并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目前已知的有6种热敏感性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V1和TRPV2是由伤害性热刺激(≥42℃)活化;TRPV3和TRPV4被非痛温觉激活;TRPM8由非同冷刺激活化;TRPA1由引发伤害性冷刺激(≤4 ℃)活化.引起热敏感性瞬时受体活化的温度称为热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