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发展与关键技术浅析

来源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结合目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情况,对影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性能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通常可以执行森林灭火、海上救援、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资源探测等多种不同的任务。对于不同的任务,飞机平台的系统设备配置、使用模式、任务剖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目前对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具体使用模式仍然是一片空白,因此需要针对飞机可以执行的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对不同的任务进行机载任务设备的模块化开发与配置,并开展不同任务的使用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水面起降性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飞机抗浪能力的高低,其会直接影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效能;而船体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水陆两栖飞机的抗浪能力。因此需要开展高抗浪船体优化设计研究:重点针对高抗浪性船体线形优化设计,进行减阻及喷溅抑制设计;加强抗浪能力预报与相关试验研究,从而为水陆两栖飞机高性能船体设计奠定基础。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主起落装置通常布置在翼下或机身左右两侧,向后侧翻收于机身两侧的主起整流罩内,收放运动过程为复合运动,收放机构复杂。水陆两栖飞机的机身通常窄而高,为了尽量避免破坏机身下部船体外形以保证飞机的水面滑行稳定性,飞机起落架与机身的连接位置往往要求尽可能远离船体外形,这就造成了起落架支柱较高。而起落架支柱过高,轮距过窄,直接导致飞机的防侧翻角通常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更好的设计出合适的水阽两栖飞机起落架,日本曾专门制作样机用于地面起降滑行稳定性试验。 根据水陆两栖飞机与陆基飞机使用环境及布置要求上的区别,需要重点研究陆上起降滑行稳定性要求,开展起落架收放机构优化设计,进行起落架与机体结构连接的优化设计,同时开展起落架整流罩水动力外形优化设计。 海洋环境下经常会出现较为恶劣的天气,此时船只往往容易发生险情。对于执行海上搜救任务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来说,降低起降速度能够有效提高飞机的海上起降能力。附面层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可用升力系数,从而大幅降低飞机的起降速度。通过开展全机附面层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优化研究、附面层控制系统吹气功率及吹气流量等参数的优化设计、附面层控制系统供气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附面层控制系统气动设计与分析等研究,从而可以实现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附面层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飞机二元喷管研制情况,分析了高隐身飞机开展二元喷管研制必要性及所获得的收益.并详细讲述了开展二元喷管设计的方法,包括设计论证、方案论证、试验验证、工程研制等内容。最后还介绍了二元喷管研制过程主要关键技术,如二元喷管与发动机匹配设计技术、二元喷管外型膨胀面设计技术、发动机雷达红外兼容中心锥设计技术、二元喷管的高效冷却技术和耐高温轻质材料二元喷管设计制造技术。
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项大型的系统性工程,它的研制周期长,技术复杂,研制费用与风险高,并且要求多部门协同参与,同时它会带来大量的产品数据管理.传统的飞机产品构型采用基于零部件版本的方式,产品数据量巨大而且很难获得单架次的技术状态信息.采用简化构型管理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飞机划分成合适的设计模块进行构型管理,将有效性配置到模块,模块内的零部件继承上一级模块的有效性.通过配置模块的有效性,可以保证构
本文从未来战争环境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国外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分析总结出其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军用无人机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国内外面向使命任务的需求论证现状,总结出作战需求定量分析的必要性;阐述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发展军用无人机的必要性;针对体系对抗环境下的联合作战,分析无人机在信息支持、信息对抗、对地攻击和制空作战等任务领域的重要地位,最后得出军用无人机系统在作战体
本文针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首先分析了复杂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了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发展思路,深入分析了基于模型的无人机系统设计与仿真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并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了无人机系统典型功能的基于模型系统方法的总体设计,进一步探索该方法在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的可行性,并形成了该方法在总体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流程。该方法以
航空物探作为近年来国内逐步兴起的地质探测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发展直升机航空物探技术,是航空物探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可以为重点区域大比例探测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对现阶段国内直升机航空物探的讨论,分析现阶段直升机航空物探的优缺点,为未来直升机物探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以便为加快我国内陆地区地质探测工作提供参考.根据现阶段和未来航空物探系统的需求,综合考虑现阶段国产直升机的状况,AC312直
本文主要研究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的概念、主要思想及优点.重点研究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的关键技术建模方法、近似方法、设计空间搜索技术、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耦合关系和集成环境,并将此技术应用在飞机增升装置设计中.最后总结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对我国飞机研制的意义.
突风颠倾是造成飞机高速飞行时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纵横向颠倾是突风颠倾的一种典型突风形式.本文,首先建立飞机动力学模型和纵横向突风颠倾模型;其次,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对某型民用运输类飞机的高速特性进行仿真;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纵横向突风颠倾对高速特性的影响规律.纵横向突风颠倾高速特性验证的临界状态为中高空、大重量、后重心,为飞机合理设计和优化试飞科目提供理论支持.
以提高CFD在飞机型号应用中的精准度为目标,针对控制方程各项的离散格式、工程实用的湍流模型、网格自适应等三类问题进行了应用研究.采用AIAA第二届阻力预测会议的DLR-F6翼身组合体作为标模,综合对比分析了气动力系数及不同站位的压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CFD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本满足工程型号对计算精准度的要求.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分析归纳,初步形成离散格式、湍流模型及网格自适应等方面的应用指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gurney襟翼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综合分析,结合gurney襟翼对某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从gurney襟翼的几何参数设计、增升原理研究以及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合理地设计gurney襟翼进行了分析,并对Gurney襟翼对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的气动特性影响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单段翼型,Gurney襟翼会使翼型的升力系数增加,阻力虽然也增加,但是在可用迎角范围内,翼型
本文介绍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对大型民用飞机襟翼控制系统(手柄、作动器和传动系统)设计的要求,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飞机对手柄防误操作、襟翼卡阻保护和襟翼不对称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为民用飞机襟翼控制系统方案阶段的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