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宏观的)与其相应的局部(或微观)的辨证指标(Ishak组织学评分)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组80例(临床前代偿期组23例、临床代偿期组39例、失代偿期组18例)、非肝病组11例、慢性肝炎组10例,共计101例,采用病例观察表收集患者资料;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取肝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肝组织,由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经国际CAP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佛山市中医院
【出 处】
:
世界中联第四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暨海峡两岸中医肝病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宏观的)与其相应的局部(或微观)的辨证指标(Ishak组织学评分)二者的关系.
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组80例(临床前代偿期组23例、临床代偿期组39例、失代偿期组18例)、非肝病组11例、慢性肝炎组10例,共计101例,采用病例观察表收集患者资料;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取肝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肝组织,由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经国际CAP认证)处理并进行Ishak组织学评分.
结果:从肝硬化组中医证型的Ishak评分值看,分级总评分值在脾肾阳虚(10.50±2.12)证型中最大,在湿热蕴结(9.73±3.29)、瘀血阻络(8.33±2.23),肝气郁结(9.73±3.29)证型逐渐略微减低,在水湿内阻(7.62±1.26)及肝肾阴虚(7.75±0.96)证型中明显减低;反应炎症受损程度及范围的分级A、分级D评分值均在脾肾阳虚证型中最大,分别为(3.50±0.71)、(2.50±0.71),反应坏死程度的分级B值和分级C值亦均在脾肾阳虚证型中最大,分别为(2.50±2.12)(2.50±0.71).
结论:在肝硬化组中,一旦出现湿热蕴结的临床表现时,说明该患者的界面炎或桥接坏死较明显,表明肝硬化患者可能处于明显的炎症活动期;患者出现脾肾阳虚的证型时,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很重,表明肝硬化可能处于晚期(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出现水湿内阻、瘀血阻络、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时,说明肝组织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炎症活动.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其传染性、慢性携带性,及其易引起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而成为现在临床研究的重点疾病之一.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因此研究HBV感染机制及其致病的分子机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随着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内外应用嗜肝病毒感染相关宿主的动物模型开展了有关乙肝感染机制、机体免疫、抗病毒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
目的:探讨肝活检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者,全部病例均采用B超引导下行1秒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1) 26例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者,经肝穿刺后20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76.92%(20/26),仍有6例原因未明,为23.08%(6/26).20例确诊病例中以慢性乙型肝炎所占比例最高为40% (8/20).其次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占
证侯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明确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微观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制定中医防治方案的基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资助下,我们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中医证候学进行了调查.结论经专家论证,初步明确了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正虚邪恋型、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对血清ALT及HCVRN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形式,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干扰素应用等情况,ALT检测统一用干化学试剂条法,HCVRNA定量统一采用RT-PCR法检测法,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765例未有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女间血清ALT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50岁的男女间ALT值比较有显著
随着脂肪肝发病率的上升,有关脂肪肝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发现相关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α,IL-18和IL-6等.现对近年来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进行综述.
抗乙肝病毒(HBV)感染(治疗)动力学的数学建模与模拟为理解HBV感染,评估与预测疗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基于宽胸解毒颗粒(CHKG)对五名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32周治疗的HBV DNA数据,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了对应的病毒感染治疗动力学.模拟结果符合临床HBV DNA检测数据,提示对于基线ALT大于2ULN,小于4ULN,并无不良反应的患者,CHKG有激活免疫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非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贫血原因与预后的关系,提醒临床医生重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贫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92例,记录其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最低水平,观察其并发贫血的比例,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贫血的分类、死亡组和好转组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87例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约占94.6%,平均下降幅度31.18±
目的:观察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及功能状态.方法:各采集IO例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患者以及健康人的抗凝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DCs)增殖与成熟,检测DCs的数量及表面分子CD1a、CD80、CD86、HLA-DR的表达,DCs分泌IL-12的水平及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BV慢性感染免疫清除组和免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健脾法对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状态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4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进一步分离提取培养T细胞,采用大鼠补肾和健脾药物血浆进行干预.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28+分子的表达,观察T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结果:健脾药物血浆及补肾药物血
目的:探讨肝泰胶囊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肝泰预防组,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肢原(PC-Ⅲ)、Ⅳ型胶原(Ⅳ)的含量,同时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分光光度仪检测丙二醛(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