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伏旱与低频大气热源的关系

来源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E/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的伏旱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40~80天; 7月下旬到8月上旬,经向上由于川渝地区上空低频热汇、以及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影响,在15°N~40°N地区上空形成一低频经圈环流,该环流圈的下沉支刚好位于川渝地区上空;纬向上在我国台湾及其附近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和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共同影响下,105°E~130°E地区上空形成的低频纬圈环流以及85°E~105°E地区上空出现的次级低频纬圈环流,加强了我国川渝以南的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的低频上升气流,这样可能通过进一步加强经向上15°N~40°N地区上空的低频经圈环流,从而一方面加强我国川渝地区上空的低频下沉气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川渝地区低层气流的低频辐散,在这种环流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
其他文献
异常温压环境下的深部储层研究是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的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高温超压的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其深部储层(>3500-4000m)的岩石学特征,在充分考虑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异常温压对储层物性的重要影响:(1)高温或高的地温梯度加速孔隙度的衰减;(2)高温或高的地温梯度也可通过促进碳酸盐矿物溶解、烃类充注和超压发育来改善储层;(3)超压可保存一
储层物性是决定和制约油气成藏以及控制油气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十屋油田内已有钻井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气性的统计,研究储层物性与油气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该区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且浅部物性好于深部。并运用物性与油气生产面积的叠和图,进行周边油气区带的预测。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广元飞仙关组一段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母质特征及成熟度。结果表明:飞仙关组一段烃源岩中有机质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Ro约在0.6-0.8%之间;有机质输入具有分段现象,早期以藻类输入为主,后期渐变为细菌输入为主,但在所有样品均发现有少量陆源有机质的输入;沉积环境整体处于偏咸化、较还原的古环境,后期出现淡水化、较氧化的古环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飞仙关组一段
论述了油田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利用MAPGIS平台来对油田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在对图形数据和非图形数据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开发的实际生产活动过程,提供油田从勘探到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平台,对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提供协同工作、联合办公的技术平台,建立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油田数据中心。
油气藏的富集与一定的地质条件有关,而各个凹陷富集规律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归纳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歧口凹陷油气藏明显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藏越寓集。在层序内部,油气藏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而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
把西南热低压分为本地生成型和北方移入型两类,利用NCEP1.0Ω×1.0Ω俨再分析资料,通过对4个本地生成型、6个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个例成熟时期分别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热低压系统为浅薄的中尺度低压,发展强盛的热低压系统可以伸展到750hPa,具有干暖心结构,干区深厚。热低压控制区整层为正涡度区,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中心大气基本无最直运动,而本地生成型热低压中心为明显下沉气流,北方移入型热
本文应用1961~2007年黔东南州16个气象站逐日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全面分析了全州大雾日数的日、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出雾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年、年代际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与当日降水、前3天降水的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与降水的不同相关性,总结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计算公式。基于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集合,提高单一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完成了高原山地定点地质灾害短临预报预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利用2008年9月22~26日GPS可降水量资料(GPS PWV)对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PWV由谷底缓慢上升或由峰顶缓慢下降时,分别对应实际降水的开始和结束:PWV上升的急剧程度与实际降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用PWV小时变量或三小时变量来分析降雨的开始时间、强度和落区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总结出利用GPS水汽产品进行降水预报的若干指标,但降水预报仍需要结合多种气象探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与气候概率相结合进行四川暴雨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概率决策理论,利用四川省1951年-2004年147站的暴雨的气候概率和西南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提供的>50mm集合降水概率预报产品,修正了暴雨集合概率预报产品。按照上述方法,对2008年6-9月的四川暴雨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方法修正后的集合概率预报产品优于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直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