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是针对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的,而提出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改革思路与方法.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通过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搭建起土木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平台,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 构】
: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
: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是针对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的,而提出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改革思路与方法.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通过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搭建起土木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平台,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实践教学体系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环节,而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结合青岛理工大学建筑材料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情况,系统介绍了"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内容和构建方案.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结合学校和合作企业的科研优势及产业热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施计划.本文基于教学团队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措施两个层面,全面阐述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校企融合式土木工程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给出其特色所在,为类似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实践型高质量工程师,结合广州大学土木学院的培养方案、教学体系、与外企合作实习等方面,阐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地方性高校中的教学理念与分析探索.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必要的集中实践性环节,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将毕业设计环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校内与校外导师双指导,并就如何实现该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经过两年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较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才能真正培养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新形势下,为满足各项建设对土木类与材料类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四个方面探索并优化了新形势下土木类与材料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方案对教师队伍进行进一步优化,培养能适应新形势下国际土木类与材料类项目发展趋势的高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土木行业的飞速发展.基于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CCPIC)的人才培养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国际视野、专业与科学素养兼备、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并存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已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科教融合机制及其实现的途径,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专业的建设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土木工程是针对工程建筑而设置的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实践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建设人员,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此专业被普遍的设置,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建筑需求,主要是因为其实践能力较差.针对此种现状,就青岛理工大学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项目.为了提高地方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结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的办学经验,从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给出了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各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方式致使当代大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产生了无趣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兴趣教学的建议,并且基于兴趣教学的性质对兴趣教学在大学生课堂上实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课堂上兴趣教学的应用提出兴趣养成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