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防止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复吸毒品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复吸毒品原因,通过禁毒宣传和打击毒品犯罪来营造社会禁毒氛围,通过对戒毒康复人员管理、帮教来引导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
其他文献
本文单就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探索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路径,心理回归主要看戒毒人员是否向他人表达出强烈的戒断意愿并真正从内心深处排斥毒品,有拒绝毒品和戒毒行为。吸毒人员是否主动放弃毒品,积极向家庭,向社会靠拢,是对他们心瘾是否戒除的最好检验,也是他们实现家庭回归和职业回归的基础,更是他们能否彻底戒断的关键。戒毒人员普遍感到回归社会以后无路可走,产生这一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回归社
解决好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保障问题,达到降低复吸,提高操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戒毒工作目标,作者认为应树立戒毒信心、强化出所教育、加大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吸毒成瘾属于药物乱用后的中毒症状,是一种病态情形,既需要进行专业性的药物治疗,更需要实施相应科学性的社会认知、行为习惯、心理素养、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系统重建,才能使其经过治疗后继续保持操守,日常生活恢复正轨.吸毒成瘾者因长期滥用毒品,导致其身体机能受损,绝大部分带有多种显隐性疾病,尤其是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相当一部分戒毒人员脑神经受损,出现活性物质所致类精神病症状.但是,行业规定,戒毒诊疗药品大多属
在当前的禁毒工作中,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大难题,成为制约整个禁毒工作的"瓶颈".回归社会主要包括帮助和监督两个方面,即帮助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获得社会和家庭的理解、认同与关怀,改善他们生存与生活的境况;同时,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协同监督、定期尿样检测和回访.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照管情况、生存状况和个人心理状态等都是决定复吸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
对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的原因、康复人员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的分析来看,戒毒康复人员要实现真正的康复、回归社会永远康复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戒毒康复人员自身、家庭、社区(街道、村镇)、社会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巨大的努力。这五方面共同努力,也即“五位一体”,才有最大的可能实现“永远戒毒,真正再社会化”。
自从结合司法部开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工作以来,在所领导、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场所特点深入开展教育矫治工作,狠抓戒毒康复工作,对戒毒人员加强体能训练,增强其戒毒意愿、增强戒毒的能力和意志力,增强个性修复和康复习惯养成,特开展了特色康复训练项目《太极拳广播操》和《太极功夫扇》.
目的:探索社区戒毒/康复体系与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以减少毒品的需求和毒品的危害、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方法:通过政府层面的重视,建立社戒/社康与美沙酮治疗资源整合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并加强在强戒所即社区进行广泛宣传;禁毒办与门诊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社区、戒毒机构开展社会心理干预,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与街道社区基层禁毒工作的联动.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各项考核指标一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所遇到的情感归依、就业接纳和正常无毒的交往人群矛盾依旧突出."跟踪帮教难衔接"是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需要社会关注的主要难题.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跟踪帮教是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戒毒人员是否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关系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成效.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一种行为科学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以提供科学的工作指导.同理,该理论将有助于分析解释戒毒人员的复吸行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源于社会,最终也将回归社会,然而高复吸率从侧面反映了他们融入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本文以女性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和典型个案,试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简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的复吸行为,以期
随着戒毒场所教育矫治工作系统化、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戒毒场所教育课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育工作的主业地位更加凸显.在这一大背景下,戒毒场所教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重要,成为了场所开展各项教育矫治活动最基础的工作.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务实开展教育,必须率先从教务改革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课题组通过为期半年的实践与研究,论证了构建有力的教务工作运行、监督和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