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此菌不仅对各种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而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食物中毒、各种化脓性感染、医院内和社区感染,严重者还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继发死亡.该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各种酶类和毒素(α-和β-溶素是其中之一).2015年3月我们从一吸毒者右下肢伤口分泌物(因反复血管内注射地西泮后出现腹股沟区肿块,且进行性增大后破裂、出血,病程后期出现发热和高热)和血液中都分离到呈"网状"β-溶血,同时对青霉素敏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葡萄球菌,经VITEK-2-Compact与Microscan AWay 96 Plus两种仪器及相关配套材料鉴定均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此菌虽然为MSSA,耐药性似乎不强,但其毒力不减,两种标本的培养物都检出了hla、hb溶血素基因,证明了溶血毒力因子的存在.该菌在菌落的大小、形态、表面、高度、边缘、透明度、质地、硬度、构造、色泽、光泽、气味、乳化程度、生长温度、生长PH、耐盐性(含低渗和高渗)、营养要求、菌体与染色、生化特性等方面与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无区别.有一点不同的是,对该菌肉眼观察时具有两种形式的β-溶血.也就是,除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固有的β-溶血以外(围绕菌落周围一圈的β-溶血),在溶血环的外围(与菌落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一道更加清晰、透亮的β-溶血环(见图).在每一个溶血环当中菌落可单个存在,也可两个或多个聚集成堆.每一个网状样β-溶血环的大小并不是以菌落的多少来决定,说明β-溶血的产生与菌落(菌体)密度无关,可能与菌体的状态有关.此外,溶血环的大小、形状五花八门,很像一张渔网(但不规则),无论是菌落的每一道β-溶血还是第二道网状样β-溶血,表面看上去两者似乎互不相干是单独存在,而实际上两道β-溶血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紧密相连;既可以有单独的溶血圈,又可以使溶血连成一片.但在平板上只是若隐若显,没有网状β-溶血那么清晰、透亮.这种奇特的β-溶血以及相互之间的融合,是金葡萄一种特殊的β-溶血方式,还是另有特别的溶血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网状样"β-溶血24小时内最原始也最完整,48小时有所变化,72小时内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