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了兔血浆中山奈素浓度的固相萃取-HPLC测定方法。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酶解后,采用Agilent ODS(C18)SPE小柱处理后测定。以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4 %磷酸水溶液(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上述结果表明,血浆样品的最佳酶解条件为β-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的终浓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出 处】
: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兔血浆中山奈素浓度的固相萃取-HPLC测定方法。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酶解后,采用Agilent ODS(C18)SPE小柱处理后测定。以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4 %磷酸水溶液(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上述结果表明,血浆样品的最佳酶解条件为β-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的终浓度分别为400 U·mL-1、20 U·mL-1,酶解时间为2 h;血浆山奈素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9~0.608μg·mL-1;方法回收率为80.23%~84.2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17%。本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测定兔血浆中山奈素的浓度,适用于山奈素血药浓度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其他文献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干鸡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笔者在兽医诊疗上曾多次对山林放养鸡的球虫病进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骨折是宠物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从晋江爱心宠物医院的临床资料统计,骨折病例约占总门诊量3.5%。本文现就一例博美犬肱骨螺旋式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进行总结:采用内固定术辅助托马氏支架等外固定,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保护骨的完整性,保护骨痂内发育的血管,有利于形成内骨痂,是骨折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犬猫肾脏游离少见于报道,病因可能与先天发育不良及流浪动物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肾功能紊乱、肾病、肾炎、肾水肿,由于体积增大、增重,肾筋膜松弛,无法固定而下垂,游离于腹腔,继发、并发腹膜炎、系膜炎,导致体质恶化。病变肾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可行办法。
凭借我基地原有的新美系杜洛克猪为核心群扩繁组建基础群,采用半封闭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对其进行持续选育,经四个世代的选育,使其拥有更加优秀的数量及质量性状。2000年至2008年我基地共向省内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广东、广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新关系杜洛克猪23000多头,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分析AFLP标记与羽色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利用64对引物对黑、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闽农白鸭和莆田黑鸭)池DNA进行AFLP标记全面筛查,获得3个差异带(H1、H2 和H3)的基础上,再次利用AFLP技术分别对上述4个群体的全部个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这是否为半番鸭白羽性状特有或与其相关。结果发现,H1、H2和H3这3个标记在黑羽半番鸭和莆田黑鸭中均不表达;在白羽半番鸭中以H1的频率最高达89%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不断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20%稳定化戊二醛消毒剂在兽医临床实际消毒效果,本试验选用了某猪场进行现场消毒效果观察,为评价消毒剂对细菌杀灭效果提供依据。
本研究应用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单抗为核心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ab-IFA)对人工感染番鸭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MDRV MW9710株番鸭肝脾冰冻切片经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亮绿色的特异性荧光,同时肝脾匀浆经尿囊腔途径接种12日龄番鸭胚进行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表明Mab-IFA可代替病毒分离用于快速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
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番鸭多种组织的细胞凋亡,并研究死亡因子FasL的表达。以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10日龄健康番鸭,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FasL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显示,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大量阳性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后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位置在M基因的14744-14846位,片段长度为103bp。提取PRRS 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PRRSV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送检的临床疑似病料,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RRSV-SYBR Green Ⅰ PCR特异性强,操
本文首次报道了紫色色杆菌变异株(FJ08A)感染小熊猫的群发病例。7只小熊猫中,出现临床症状的3只小熊猫全部死亡,病死率100%。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死亡的小熊猫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诊断为紫色色杆菌感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紫色色杆菌16S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确定并获得目的基因片段739bp,将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7株紫色色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