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肱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均呈增加趋势,因为传统保守治疗的局限性,目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以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争论较大,难以达成共识.通过对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交锁髓内钉和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外支架三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探讨肱骨干骨折后重建骨稳定性的固定方法的优劣情况,以减少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提高骨折愈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18具成人尸体湿润新鲜肱骨标本,制备肱骨干中段复杂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大组,每组6具骨折模型.将3组骨折模型分别命名为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分别模拟临床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和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外支架固定技术重建骨的稳定性.每大组再次随机分为两个亚组,每个亚组3具骨折模型.每大组的两个亚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试验和水平扭转试验.结果 轴向压缩试验中,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最大压缩载荷分别为6162.09±521.06N、6738.32±525.89N、2753.57±185.59N;钢板组、髓内钉组的压缩强度优于外支架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600N生理轴向压缩载荷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刚度值分别为171.69±6.49N/mm、333.04±36.85N/mm、132.59±2.93 N/mm,髓内钉组轴向压缩刚度高于钢板组和外支架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扭转实验中,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38.24±7.08Nm、17.12±5.73 Nm、20.26±6.42 Nm;钢板组的扭转强度优于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80 Nm生理水平扭矩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刚度分别为16.36±2.07Ncm/度、11.45±0.22 Ncm/度、18.79±2.62Ncm/度,钢板组和外支架组刚度高于交锁髓内钉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技术在肱骨干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作为首选,术后轴向负重锻炼应慎重.交锁髓内钉技术对于易发生扭转移位的骨折类型应慎重,术后锻炼上肢旋转功能时应慎重.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支架技术生物力学性能相对较差,但从微创技术角度对于骨折粉碎严重、开放性骨折、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病例,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