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2015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遗传性肌病基因型-表型关联. 方法:筛选与肌肉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设计肌病相关基因二代测序靶向捕获试剂盒Sureselect(Panel Version1和Panel Version2),采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肌病的134例患儿(男89例,女45例,就诊年龄为6个月~26岁,平均6岁1个月)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2013年使用Panel Version1对77例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2014年更新为Panel Version2检测了57例患儿.对1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74例患儿确定了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基因诊断阳性率为55.22%.包括代谢性肌病1例,先天性肌病5例;肌营养不良68例,其中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22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11例,Bethlem肌病(BM)6例,点突变导致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12例,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CMD)5例,埃-德二氏肌营养不良(EDMD)1例,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7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4例. 结论:临床、病理分析结合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为遗传性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临床资料、生物信息学分析等进行综合筛选判断,以此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利于更好的综合管理、预后判断以及遗传咨询,并为产前诊断提供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近红外光谱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000~10000cm-1波长范围,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
探讨丹参根系分泌行为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采用不同地理种源丹参(四川、山东、河南)组培苗和根段繁殖,分别进行无菌和砂土培养.利用GC-MS技术对丹参根系分泌物进行组分分析,从组培和盆栽丹参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出19种、36种物质,组培丹参根系分泌物以酚类、酯类为主,各种源丹参根系分泌物中均有十六烷棕榈酸、硬脂酸油醇酯、松油醇等,但含量不同,各种源丹参又有其特殊的分泌物;土培条件下,根系分泌物中烃类、
通过对本院消化科确诊、疑诊食物过敏患儿的食物特异性IgG、IgE抗体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影响因素、预后等方面研究,进一步了解小儿食物过敏性疾病,为食物过敏患儿的区别管理提供依据,尽可能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析患儿入院时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Back ground Context:We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different treatments which have not been evaluated in peri-puberty boys with HH.
会议
性发育障碍(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DSD是由于性分化及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组涉及儿童性腺、内外生殖器发育障碍的疾病,文章简述了该疾病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疾病的病因分类,探讨了儿童性发育障碍诊断思路与方法。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如冠脉瘤,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甚至猝死.本研究拟检测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变化,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HZS水平降低,而合并冠脉病变患儿急性期血浆HzS水平明显低于无冠脉病变组患儿。以血浆HzS界值浓度为31.2μmol/L预测川崎病是否合并冠脉病变的敏感性81%,特异性为62.5%。
目的:分析本院急诊科210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及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10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210例死亡病例中,男117例(55.7%),女93例(44.3%),男女性别比为1.26∶1.年龄分布:新生儿21例(10.2%),1~6月74例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儿童急性病损期皮肤三种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方面,研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中-重度A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皮肤环钻术获取皮肤标本,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对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兜甲蛋白(Loricrin,LOR)及内披蛋白(Involucrin,INV)三种重要的表皮终末分化蛋白进
介绍儿童抗磷脂综合征的疾病特点,尤其强调较为少见的肺部表现,加强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