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质、量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z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中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农民问题也一直是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问题。为了了解农民的生命意义建构以及这种建构与当下生活状态的有机联系,本文运用整体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了农民在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指数及人口学变量等基本方面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量的研究。然后运用深度访谈法,获取了农民对自己生命历程及人生的看法,并对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形成了概念结构图。最后,将量的研究结果与质性分析结果相结合,对农民的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的看法与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其他文献
攻击行为是发展心理学家长期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对童年早期儿童攻击行为的探讨较少,并且很少采用纵向的追踪设计。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济南市四所幼儿园7个班共217名幼儿为被试,使用观察法,每间隔半年收集一次数据,考察3-6岁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以及发展模式。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友谊质量问卷和班级戏剧量表,对433名小学3至5年级的儿童进行了一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攻击行为的不同发展轨迹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根据前后两次的攻击行为得分,将被试分为持续高组、先高后低组、先低后高组和持续低组。(2)攻击行为发展的不同组别在友谊质量上的主效应不显著,在社会喜好上的主效应显著,先高后低组的上升趋势比先低后高组,持续高组,持续低组(关系攻击持续低组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互动是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伴是儿童社会互动的重要对象,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儿童通过不断进行社会比较形成和发展自我概念。而同伴侵害作为一种消极的同伴互动经历,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存在消极影响。已有研究大多关注身体侵害或一般侵害,而忽视了关系侵害对自我概念的影响。童年晚期,随着儿童同伴地位的形成和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关系侵害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考察个体在欺负情境中的参与角色特点是从群体角度考察欺负发生机制的一种有益尝试,多重性参与角色的选择和组合可能更便于解释欺负行为的社会化过程。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运用欺负参与角色问卷中文版和提名问卷测查了590名初二学生。
本研究采用基因-基因设计与基因-环境设计,综合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53名高和低攻击组初中生为被试,旨在考察遗传与环境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包括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对攻击行为的交互作用,以及两个基因多态性与负性生活事件对攻击行为的交互作用。
整数偏向普遍存在于儿童的分数表征中,它指儿童在应用分数知识时,常使用先前形成的有关整数的独立单元计数图式来解释分数的倾向。以往研究表明,成人在表征分数时采用整数偏向的心理数字线表征方式。本研究选取72名正确解决分数比较任务的六年级儿童,利用心理数字线假设的三种效应:反应编码中的"空间一数字关联"效应(SNARC效应)、数字距离效应以及数值大小效应探讨他们在分数比较任务上的分数表征方式以及整数偏向的
新起点项目(New Beginnings Program,NBP)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Wolchik等人为了预防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而开发的一项干预技术.NBP以个体-环境交互模型和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离异母亲进行为期十周的培训(每次1.75小时)及两次个别辅导(每次1小时),旨在提高母子关系质量,增强母亲管教孩子
目的:探讨人格、教养类型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小五人格问卷、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七所城市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231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对人格五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退缩型、情绪型和和谐型三种人格类型,退缩型、情绪型人格均为青少年社会适应危险性因素,和谐型为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影响社会适应各个方面。(2)父母教养方式中,忽视型为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因素
身体映像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到上网活动之中,在网络上呈现自己的化身与头像,作为网络身体自我呈现的一种方式。探讨网络化身与现实身体映像、自我认同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597名中学生为被试,使用自行编制的《青少年网络身体自我呈现量表》,探讨了青少年网络化身与身体映像、自我认同之
目的了解我国"80后"已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程度。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3名"80后"已婚青年进行施测。结果表明:"80后"婚后青年在性别、婚龄、文化程度、是否有孩子和是否有住房压力这五个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分别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男性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有无孩子对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住房压力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