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5日连云港市发生一次全市范围的雷雨大风及局部冰雹天气过程,连云港市有27个自动站出现7级以上大风,部分乡镇出现短时冰雹,给在田农作物带来了很大损失.本文针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触发机制、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6月5日08时500hpa高空图显示:东北低涡位于黑龙江吉林交界处,中心强度552hpa,涡后有-20℃冷中心相配合,本地处于低涡延伸出的西风槽后部西北气流控制之下,受冷平流影响.850hpa有20℃暖脊东靠增温,本次高低层温差达30度左右,高层空气干冷,低层空气暖湿,形成层结不稳定.2)该过程发生的动力特征并不明显,主要是由热力特征造成的.从6月5日8时各层(850hpa-500hpa)垂直速度场分析:雷雨大风天气发生之前,本地上空都是正值区,即处于下沉运动当中.不存在通常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结构.而假相当位温场显示,本地低层在高能舌附近,说明低层有暖湿空气控制,西北有低能舌向南伸展,说明有冷空气渗透下来.3)中尺度辐合线是这次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在6月5日的强对流天气产生的过程中,在江苏省西部,始终有一条由偏东风、西北风和西南风构成的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在活动,而且中尺度辐合线与雷达回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强回波带前沿更有利于产生大风.分析过程发生时仰角为1.5°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由"V"型演变为带状,与实况对比发现回波前沿风力最大,对流最强.5)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很好的反映出雷雨大风天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我们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出预警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