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检测与分析

来源 :首届中国兽药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双重PCR方法,结合常规细菌分离技术,对广东地区2007年6月~2008年5月问59个猪场送检的189个30-80日龄发病猪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猪场为19个,阳性率为32.2%;链球菌阳性的猪场为38个。阳性率为64.41%,混合感染率达22.03%;粤北地区猪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阳性率最高(26.67%),粤东地区猪只感染猪链球菌的阳性率最高(50%);9~12月是Hps的高发期,12月~2月是HPS和SS的高发时期.该研究为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该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从山东省九个地区、河北青县和辽宁本溪地区肉鸡养殖场发生的以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分离鉴定病原菌,并对29种药物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病原菌均为大肠杆菌;三个区域的鸡大肠杆菌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但耐药种类和耐药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三个区域以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耐药种类最多,为29种,辽宁省最少,为23种。三个地区对土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磺胺-6-
喹胺醇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药物饲料添加剂,属于喹喔啉类不同侧链结构的衍生化合物,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毒性和残留均低于同类药品。本实验通过给鸡口服喹胺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析喹胺醇在鸡体内的主要排泄途径和排泄情况。结果表明,鸡口服喹胺醇后72h内从粪中排泄原药的总量占总给药量的61%。证明鸡口服喹胺醇后,主要由肠道直接排出体外。
连续28d分别以临床推荐剂量的5倍、10倍和15倍菌痢消颗粒拌料饲喂鸡,测定了各组鸡只体重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观察了病理变化,研究了不同剂量菌痢消颗粒对鸡的亚慢性毒性。由实验结果得出,在不超出临床推荐剂量的10倍时,本品使用安全。
通过单药纸片搭桥试验、复合药物纸片试验、单药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联合药敏试验、Kirby-Baueer试验,研究了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AMX)和盐酸左氧氟沙星(LH)配伍时表现为协同抗菌作用;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联用时的MIC分别是单用时的1/4倍和1/8倍,对无乳链球菌(S.agal
采用三针保健程序对仔猪进行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保健试验。结果表明,注射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后能显著提高仔猪增重率,减少仔猪肠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能有效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生物酶,已有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预防和去除奶牛乳腺中葡萄球菌的感染,但该酶在牛奶中的稳定性和牛奶中的杀菌活性还缺少详细的研究数据。本试验首先建立了牛奶中溶葡萄球菌酶活性检测方法,然后将该酶放置于新鲜的牛奶中置于39℃温浴不同时间,检测其在牛奶中的稳定性,同时检测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介质中的抑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39℃新鲜牛
本试验以岭南黄鸡为实验动物,采用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穿心莲超微粉制剂以5g/kg单剂量经胃灌服给药后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3P97药动学软件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主要有效药物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在鸡体内的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47.4±3.5)和(41.9±3.9)min,t1/2β(104.8±12.8)和(143±12.8)
对国内分离的水貂、北极狐、犬、猫、果子狸5种动物24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扩增,获得了全长1755bp的基因序列,其编码584个氨基酸;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24株病毒与7株MEV、FPV、CP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水貂、北极狐、猫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果子狸分离株与犬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为CPV-2a亚型。重点分析了不同时间和地域的MEV分离毒株VP2基因同
采用F81细胞从患有肠炎的北极狐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细小病毒。对两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两株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的同源性最高,分析可能MEV的适应株,分别命名为PV/Fox/625-1/08和PV/Fox/711-1/08。
HCLV株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3UTR)第61位后有连续的12-nt(CUUUUUUCUUUU)的插入序列,是中国C株与其它毒株的特征性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这连续的12-nt的插入是导致疫苗株减毒的机制。为了研究HCLV株减毒的分子机制,阐明12-nt插入序列的功能,我们构建了两个突变株的感染性克隆,分别是在SM株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第61个核苷酸之后插入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基因组中对应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