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干旱指标的确定及干旱气候变化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山西省分布较为均匀的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降水资料,在对3种常用干旱指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降水Z指数进行修正,确定山西单站季、年旱度指标,其各等级概率接近理论概率,且分布合理,可以较好地表征山西干旱强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区域干旱指标。研究发现,近48年来,山西出现1年重旱、4年大旱、3年偏旱,重旱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大旱和偏旱年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冬、春季重旱年分别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而夏、秋季重旱年均出现在90年代末期;各季大旱、偏旱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以后。春夏、夏秋连旱,或夏季、秋季重旱、大旱是造成山西严重干旱年的重要原因。山西各季、年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干旱型,其次是南涝(旱)北旱(涝)的空间分布。从年代际尺度变化看,近48年来,山西年及冬、夏季存在3个干期,年和夏季干期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到末期,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冬季干期与夏季相比,各干旱期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且存在14~16年显著的变化周期;春季则有两个干期,秋季年代际变化不显著。从年际变化看,春、夏、秋季都存在6~7年、冬、春、夏还存在3~4年的显著干旱变化周期。近48年来,山西区域年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夏、秋干旱指数的减少是其减少的直接原因,1977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山西进入持续干期。
其他文献
三门峡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烟叶种植基地,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给烟叶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对三门峡站近三十五年来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结合三门峡地区烟叶生产情况,总结出三门峡市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冰雹等异常天气灾害变化,分析了其对当地烟叶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应对气候变化暨灾害性天气变化,烟叶生产要认真落实旱作栽培技术,调整优化烟田布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本文利用福建省内13个站点50年(1958-2007)的降水资料,采用EOF法,对福建省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Morlet小波法对得到的第一特征向量场EOF1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的降水以前汛期降水为主,不同地区季节性降水所占比重不同。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具有全区一致性,也存在东南-西北部、东南-西南地区的差异,地形降水在降水中占很大比例。由EOF1对应的时间系数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对大丰市气候(1960-2007年)及两种候鸟家燕(1989-2007)、四声杜鹃(1995-2007)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候鸟物候期与物候期同期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各个时段的相关性及响应趋势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大丰市48a来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呈下降趋势,其余季节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日照时数夏冬两季呈下降趋势;
采用深圳市1961-2008年遥测站整点自记小时雨量,对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8年以来,强降水(≥20mm/h)主要出现在汛期,占年降水93[%]以上。月值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对比极端强降水(≥35mm/h)表明:强度越强,降水越集中。(2)汛期强降水年代变化规律:60年代先下降后上升;70年代持续增长,强降水频率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气候资料,分析荒漠草原气候变化特征,得出:(1)近47a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倾向值为0.5℃·10a-1,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的增温最明显(0.7℃·10a-1);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0.6℃·10a-)远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0.3℃·10a-1)。(2)降水量总体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西
利用内蒙古116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按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定义,建立了单站高温和低温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近46年来内蒙古逐日平均气温的极端事件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年代际、月变化等。结果显示:近46年来内蒙古高温极端事件普遍增多,低温极端事件普遍减少,且高温极端事件的增加速率比低温极端事件减少速率要高。表明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内蒙古高温事
结合新农村建设,探讨面向“三农”加强县级以下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气象科普规划。通过建立气象科普示范村、气象科普示范学校,以点带面,逐步建立掌上气象台、乡镇气象信息终端。实现乡镇有农村气象站、村有气象信息员。健全“部门、乡镇、村”三级气象应急响应机制,气象信息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以上。推广太阳能、风能、云水资源适用技术。加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力度,健全
“三农问题”愈来愈受到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三农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气象工作者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三个气象”的服务理念要求。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防范意识,应该从以下考虑:(1)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2)积极主动争取地方部门的支持,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支持、部门有效联动、镇村共同参与”的
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对社会公众的工作与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受到社会广大用户的青睐和欢迎,尤其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气象部门投入小见效快科技服务的支柱产业,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对气象短信的发展非常重视。气象短信下一步如何继续发展,已经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对气象短信的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安阳气象短信的发展状况和气象短信的发展的深入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
依据山东省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EOF等统计方法,对山东省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平均霾日空间分布呈现鲁中、鲁南的部分地区多,鲁北、半岛大部地区少的特点。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过去45年,山东省霾日数总体具有较强的上升趋势,2000年后略下降;霾天气发生时能见度主要在5~10公里,相对湿度主要集中在70~90[%];霾的发生与气温成正比,与降水量、风速呈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