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早期脑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我们研究了四种不同剂量的白蛋白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探究了其治疗时间窗。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支持。方法:在量效关系研究中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六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0.9%,5ml/kg)和四种不同剂量的白蛋白治疗组(四种剂量分别为0.02g/kg、0.1g/kg、0.2g/kg、1.0g/kg,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尾静脉即刻给予)。在时间窗的研究中1.0g/kg的白蛋白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给药(四个时间点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0h、2h、4h和8h)。采用刺破法制造大鼠SAH模型,改良Garcia评分系统及干湿重法评估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h行为学及脑水肿情况,TUNEL染色及Fluoro-Jade C染色评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Ig G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评估血脑屏障破坏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0g/kg和0.2g/kg白蛋白能明显提高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小时行为学评分(P<0.05),改善脑水肿(P<0.05),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而更低剂量如0.1g/kg及0.02g/kg的白蛋白则没有神经保护作用。1.0g/kg的白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0小时、2小时、4小时给药均有神经保护作用,而治疗时间延迟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8小时则没有效果。结论:高剂量和低剂量的白蛋白(1.0g/kg及0.2g/kg)均能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即使给药时间延迟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