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恒牙合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的上气道特征及其牙弓、基骨弓宽度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恒牙合早期安氏Ⅰ类(n=29)、安氏Ⅱ类1分类(n=26)及安氏Ⅱ类2分类(n=28)患者,获取患者正畸前头颅侧位片、CBCT及记存模型。利用头颅侧位片及CBCT数据测量患者的上气道,使用3shape扫描仪扫描记存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应用相关性分析检测各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错合类型之间R-PNS、PNS-UPW、SPP-SPPW、U-MPW、TB-TBPW、V-LPW、A/N比率及下颌骨体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SD两两比较发现,安氏Ⅱ类2分类组U-MPW及TB-TBPW小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R-PNS、PNS-UPW、SPP-SPPW、U-MPW、TB-TBPW、V-LPW及下颌骨体长度小于安氏Ⅰ类,而A/N比率大于安氏Ⅰ类(p<0.05)。与安氏Ⅱ类1分类相比,安氏Ⅱ类2分类R-PNS、PNS-UPW、SPP-SPPW、V-LPW及下颌骨体长度较大,而A/N比率较小(p<0.05)。2、不同错合类型之间仅H-r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LSD两两比较发现,安氏Ⅱ类1分类H-rGn小于安氏Ⅱ类2分类及安氏Ⅰ类(p<0.05),其余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错合类型之间V1、V2、V3、V及V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SD两两比较发现,安氏Ⅱ类2分类组V2、V3、V及V23小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V1、V2、V3、V及V23均小于安氏Ⅰ类(p<0.05);安氏Ⅱ类2分类V1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p<0.05)。不同错合类型之间S1、S2、S3、Min-A及PA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SD两两比较发现,安氏Ⅱ类2分类组S1、S2、Min-A及PAS-S小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S1、S2、S3、Min-A及PAS-S小于安氏Ⅰ类(p<0.05)。4、在排除ANB角及下颌体长度对上气道的影响后,A/N比率与V1、V2、V、V23、S1、S2、R-PNS、PNS-UPW及SPP-SPPW呈负相关性(p<0.05);排除腺样体及下颌体长度对上气道的影响后,ANB角与V2、V3、V、V23、S1、S2、S3、Min-A、PAS-S、U-MPW、TB-TBPW及V-LPW呈负相关性(p<0.05);排除ANB角、A/N比率的影响后,下颌体长度与TB-TBPW及V-LPW呈正相关(p<0.05)。5、牙弓、基骨弓宽度比较结果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U4DW及L3DW小于安氏Ⅰ类患者(P<0.05),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恒牙合早期,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安氏Ⅱ类2分类及安氏Ⅱ类1分类存在上气道狭窄,且安氏Ⅱ类1分类上气道狭窄更重。2、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舌骨位置无差异3、ANB角主要与口咽部测量指标呈负相关,腺样体大小主要与鼻咽、颚咽部测量指标呈负相关,下颌体长度主要与舌咽部测量指标呈正相关。4、引起安氏Ⅱ类2分类上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下颌骨后位,而安氏Ⅱ类1分类上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腺样体肥大、下颌骨后位与下颌体短小。5、恒牙合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上颌前磨牙区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下颌基骨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在矫治过程中,应注意对此类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