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目标紧紧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长期以来重视土地生产功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利用效率低下、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我国土地管理目标需要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的综合目标转变.需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机 构】
: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北京 1008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目标紧紧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长期以来重视土地生产功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利用效率低下、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我国土地管理目标需要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的综合目标转变.需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他文献
目的: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建议,为推进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历史追溯法、综合分析法.结果:集体土地产权是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制度半成品;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其缺陷主要体现在所有权主体虚化、权能限制过多、行政干预过多等.结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需要还权赋能,但也需要紧扣时代要求,细化权利,并通过立法加以完善.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区域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明显,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统筹和协调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统筹城乡土地整治,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对于城镇主要加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对于农村土地,主要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低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其难点在于农村居民点整合.农村居民点整合要以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为基础,逐步完
本文在探讨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八条途径:①明确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②进行资源整合,消化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⑧通过规划管控,制定配套政策,实行产业聚集;④拓展用地空间,增加土地经济供给;⑤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标准,科学安排项目建设用地;⑥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⑦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的用地浪费、利用率低、缺乏科学规划、非法占地建设等主要问题,并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与“二次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实地调研、实证分析.结果: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宅基地建设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一户多宅、人离宅不拆和超面积住宅,空置住宅、“空心村”及“小产房”等现象,非法买卖宅基地时有发生.应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宅基地使用和流转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土地无偿划拨制度阻碍了全面市场经济的运行.国家准备再一次压缩土地无偿划拨的范围,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实行土地全面有偿供应的单轨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基本的商品市场经济理论角度,寻找土地有偿供应单轨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土地无偿划拨制度的弊端,解释土地供应单轨制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并设计“十二五”时期土地政策有效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框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十年来,土地调控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和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不够差别化、调控手段单一、与财政金融政策不协调等方面缺陷,需改革完善.结论:“十二五”时期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土地调控总体框架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划分不同维度的区域空间,突出差别化;与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关注重点领域;严格
矿业用地涉及矿产和土地方面的业务管理问题,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矿业用地的概念和特征,存在的问题和难管理的原因等方面来阐述,就完善矿业用地管理对策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节约集约矿业用地途径.
目的: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为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及差别化制定农村居民点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结果:①影响1996-2008年陆渡镇和浏河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共性因素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均工业产值、地均农业产值、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城镇的距离,除地均工业产值及到城镇的距离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作用方向不同
本文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将现状评价和未来预测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国内外人口承载力和世界城市等相关理论,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文章认为,北京市目前城乡建设占土地利用的主体地位,平原地区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人口和经济发展迅速,对建设用地需求强劲,土地节约集约程度不高,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明显.研究中采用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法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作出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