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體標準技術回顧與展望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机电、生医、奈米、替代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曰益受到重视,在这些领域中微流体技术(microfluidics)皆扮演关键技术的角色。将流体微量化可加速反应速率、减少检体与试剂用量、降低操作与制造成本,具有多种优点。然而在发展微流体技术的诸多技术要点当中,检测与定量技术扮演极其关键、不可或缺的角色。 回顾过去几年量测中心流量寅验室发展微流体技术的过程,早期由发展先进微流体检测技术开始,2001年起开发micro PIV微流道流速量测技术,将微流道内流场流速状态可视化,解析度高达1 μm,流速量测范围在0~m/s。2003年之後进一步利用全像光学原理发展3D PIV检测系统,可检测体积为500μm × 500 pm x 50μm,在世界上3D PIV领域居於领先地位。除了检测系统以外,2004年开始建立微流量量测称重标准,流率范围从0.1μL/min至10 mL/min,扩充不确定度小於3%。2005年着手开发体积法微流量量测工作标准技术,可量测低至10 nL/min之微小流量。同年亦展开以光度法为基础的单剂量量测标准技术之评估与建立,可量测低至10 nL的分注体积量,扩充不确定度日标为小於5%。此外,本实验室自2005年起进行“数位微流体”与“表面电浆共振”两顼应用於生医领域的前瞻微流体技术开发工作,於本文中将一并介绍。流量实验室尝试将先进的光机电整合技术应用於微流体流场速度检测与微流量定量工作,经过败年的耕耘,在这两个领域已有不少成果对外发表。今後将更进一步开展前瞻微流体应用技术,期待在稳固的计量技术以外,对产业界的技术提昇亦能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概述当前纳米材料结构膜厚参数的计量现状,讨论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米膜厚的计量溯源体系。分析X射线反射法(XRR)、椭圆偏振法(ELM)、扫描探针显微法(SPM)等高精度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并以此作为纳米膜厚计量的标准方法。研制膜厚标准样板,为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测厚仪(XRF)、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椭偏仪等纳米薄膜、纳米涂层厚度测试
利用数字化的干涉技术实现受温度、压力、湍流等具有大畸变的动态变化场波前实现高速高精度实时化的检测是非常需要的。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位相调制的径向剪切干涉系统,配以具有连续与脉冲光于一体的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结合一种新颖的高速图像采集同步控制系统,可以对各种连续及动态变化场波前实现共路干涉、无需参考面的瞬态、高精度的检测,波前图像采集频率在像素512×512时可达到每秒1000帧以上。系统的波前
台湾、韩国和日本是主导全球平面显示器产业的三大生产地,2007年台湾更首度以403亿美元的产值,全球市占率跃升为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平面显示器产业笼头。本文介绍为协助业界持续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维持台湾FPD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国家度量衡标准实验室(NML)及量测中心(CMS)在经济部委托计画下,开发FPD产业所需之量测标准技术,研制标准参考物质、标准验证系统、研拟检测规范等之执行内容,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不论国际贸易、消费者保护、安全健康,或是环境保护、节能减碳等新兴议题,认证与计量标准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历程中的两大基础磐石。认证是对执行测试与校正的实验室、执行检验的机构,以及执行系统、人员或产品验证的验证机构给予第三者的肯定,确保校正、测试、检验与验证结果的有效性。计量标准是对量测的基本量给予定义并实现之,赋予量测值可比较性,使量测值具有意义。在国际上,这两大基础磐石的国际组织分别为国际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