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机制的认识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全身血压随着循环容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全身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钠盐的含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P-R曲线的情况与正常人明显不同,其特点为在增加钠盐摄入后,虽然尿钠排出增加、摄入的钠盐仍然可以排出,但是其基础血压较正常人高,即在排出同等量的钠盐时,需要较高的血压才能达到,这种关系称为P-R曲线右移.上述情况在盐敏性高血压中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多因素所致的临床急、危重症.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ARF临床流行病学随之改变,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特征.60-70年代,感染、休克、缺血等所致ARF占主导地位.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药物与医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损伤矛盾日益突出,感染和休克等因素所致ARF发生率逐年下降,医院获得性ARF(Hospital-acquired ARF,HA-ARF)
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复杂的肾衰竭的存活率至今无明显提高,为加强肾功能衰竭治疗的辨证医学研究,有关其入选标准、判定以及急性肾衰竭的研究终点确定某问题亟待解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告,在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中,DN的发生率高达25﹪-30﹪(美国报告,Ⅰ型中占30﹪,Ⅱ型中占25﹪).因此,DN的早中期预防和及时诊治,对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DN的营养治疗是DN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当认真加以实施.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为儿童和成人激素拮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在国外FSGS近20年的年发病率从4-10﹪增加到12-25﹪,在美国FSGS成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由于对FSGS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其疗效也得以提高,目前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TGF-β在肾脏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抑制过高的TGF-β活性以达到防治肾脏疾病进展的目的.
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I)的突出表现,尤以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影响较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 h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TGF-β诱导下,它可由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分泌,并介导TGF-β发挥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
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及大动脉炎是肾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由于肾动脉显著的梗阻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并造成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我们称之为缺血性肾脏病.其病因包括:肾动脉病变、胆固醇栓塞、肾脏的血栓等.成年人缺血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致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孤立肾一侧肾动脉狭窄.
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FSGS两大类,继发性FSGS是多种肾小球疾病一个发展阶段,而原发性FSGS则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诸方面均具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目前,IgA1的合成、有效清除以及如何在肾脏沉积受到广泛重视,其中,肾小球系膜区IgA1与肾小球系膜细胞(MC)之间受体-配体作用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IgA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自从1968年提出以来,曾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但经过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IgA肾病患者中大约20~40﹪在5~25年后展至终末期肾衰.其中,很多有关预后危险因素已经长期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在IgA肾病进展中有很多相关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如血肌酐升高、持续蛋白尿、高血压、重度肾脏病理积分、肾小管间质明显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