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应降到多低?

来源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研究清楚地显示血压、血糖和血脂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半数死于心血管疾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强化治疗,包括严格地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得益于更强效、安全药物的不断面世,也得益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持续积累。于是,一种观点认为既然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互为高危人群,那就应该更严格地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降得低一些更好。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应该降到多低进行了研究,以加深对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认识。
其他文献
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通过冠脉钙化积分(CACS)的方法可以了解冠脉钙化的负荷,反映冠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本研究对入选的老年患者予ABI和CACS检测,再与有创的金标准检查方法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其准确判定冠脉三支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联合使用二者能否提高诊断价值。
目的:本文与其它学者已证明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可明显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的血管舒张功能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代谢组学是近年新兴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的方法,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D-4F如何干预体内代谢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磷脂代谢异常相关,D-4F可能主要通过调节磷脂类代谢物来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抑制LPC可能是一种有效预
任何原因(如心肌细胞缺血)导致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肌钙蛋白会出现小量升高,且快速上升和下降,提示循环中肌钙蛋白升高来自于可逆性的细胞损伤,源于非结合肌钙蛋白的释放。除了冠心病可导致肌钙蛋白升高,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肌钙蛋白升高,本文就肌钙蛋白升高的非冠心病疾病做以阐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支架内血栓形成,该并发症尽管少见(第1年的发生率0.5%~1%),但后果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等。针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通常需要急诊PCI,但只有约2/3的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冠脉再灌注。因此,此类患者的30天死亡率高达10%~25%,另有20%的患者2年内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本文探讨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潜在机制及减少支架内血栓的策略。
40%~65%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中存在多支血管病变,这些患者的预后较差。在临床实践中,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急诊PCI策略,包括阶段性PCI和直接PCI只处理罪犯血管,然后药物治疗后如再次发生缺血事件再进行PCI治疗非梗死血管,而这两种治疗策略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因此,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治疗策略并不可一概而论,应该个体化。尽管如此,在未得到大规模随机临
自2000世纪90年代开展CAST试验以来,应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不再以心律失常减少为标准,改善预后并预防死亡凸显其重要性。近年来,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技术和器械治疗发展迅速,使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作为基础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仍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心律失常急症处理和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近20
1997年Braunwald提出并完善了心脏性猝死(SCD)的定义,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将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1小时之内发生的不可预料的自然死亡定义为SCD.无明显心脏病的猝死多与结构和(或)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这些突变增加了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对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的细胞及亚细胞病理生理机制的极大关注.一系列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Brugad
为了提高治疗的质量,医院需采用一种新的心衰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即对住院的高风险心衰患者进行全程、1对1的强化教育,不间断的支持、指导和教育。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一个2层模型来实现,即首先内、外科护士利用危险评估工具快速诊断再住院风险高的心衰患者,并转诊给心衰护士;然后由受过高级的、专业化训练的心衰护士向这些患者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减轻社会负担。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首次发病即可危及生命,即使有幸存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猝死的几率仍极高。患者的长期预后往往取决于受到存活心肌的数量,较大面积的跨壁梗死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尽早恢复血流灌注、减轻缺血心肌损伤早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共识。通过冠脉介入及溶栓等单纯再灌注疗法虽能减少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是因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过长,且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顿抑及无复流现象,使毛细血管内皮细
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是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辨别是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还是药物所致异常,识别高危人群,关键是掌握缺血型和非缺血型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的不同特征。本文将重点对常见疾病引起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的特征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