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矿物对生烃演化途径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分布广阔的碳酸盐岩,近年研究表明,该地层跟泥岩一样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与泥岩不同的是它在油气生成、运移以及聚集等方面都有一些独自的特点。本研究做了一系列模拟实验对其进行了证实,并对其机理和生烃模式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吐哈、三塘湖盆地石炭系海/陆相沉积环境判识,高/过成熟热演化程度界定等方面的地化研究难点问题,仅仅依靠饱和烃类生物标志物是不能充分揭示其相关信息。由此开展盆地原油芳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系统分析,总结其相应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地质意义,重点解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母源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热演化程度等方面信息。
本文针对目前高蜡油成因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我国典型的高蜡油盆地—大民屯凹陷为对象,以成藏动力学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利用色质分析、热模拟、高温色谱分析、地层原油高压物性测试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高蜡油的母质成因和动力学-地球化学作用成因。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东北部一南深北浅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30多年的油气勘探已经证实了该凹陷是“小而肥”的凹陷。从泌阳凹陷西部地区井楼油田和古城油田的原油物性数据看,它们均属于粘稠的重质原油。饱和烃色谱图显示该区原油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其中正构烷烃和异戊二烯类烷烃痕量或完全无法检测,部分原油的规则路烷和C30藿烷也受到一定程度降解。因此,该区原油中很多饱和烃生物
泌阳凹陷属于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小型伸展断陷。自1975年至今,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井楼、古城、新庄、安棚、杨楼等油田。其中,在南部陡坡带发现的双河油田为亿吨级大油田,是由多个砂岩上倾尖灭型油藏组成,本研究对其原油进行了详细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油源对比分析。
在含油气盆地生烃研究中,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识别和度量有机质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分布的非均质性,对我们正确评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潜力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探区烃源岩沉积环境变化大,发育层段砂泥岩互层的特点,根据自然伽马测井系列,将泥岩与非烃源岩岩性的地层区分开来,从而识别出烃源岩层段。根据海塔盆地不同凹陷、沉积环境建立相应测井模型、应用
本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为主要手段,对岩石的机械断面进行系统扫描观察,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层(油页岩层)中发现了数种微体、超微生物化石,以及似生物化石的组构,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大型低渗透陆相油气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特别是延长组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含油普遍,虽然丰度较低,但油气资源总量巨大。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实际,以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为基础,主要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氢同位素资料,以长6-长9湖相烃源岩为主要对象,进行湖相油型油的分类与油-源的精细对比,确定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为进一步的石油勘探提供可靠
近年来,实际盆地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路径的极度非均匀性特征已得到较为充分的论证。这必然地带来对于对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的认识上的转变,特别是如何根据各种实测资料来判断油气运移的方向、追踪油气运移的通道、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等方面。本文工作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实际盆地地质条件下,大多数运移路径在全部通道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持续运移的油气总是优先利用已有的路径,且倾向于在其中进一步形成更为狭窄的优势运移
在以腐泥型有机质为源岩的油气盆地中,一般有稠油、常规油、挥发性油、凝析气和干气等各种相态类型的油气资源存在。因此,本文根据生烃模拟实验资料,油气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油气相图特征,研究了东营凹陷烃源岩生排油气相态类型演化特点,并分析了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相态类型的变化及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油气藏相态类型的统计,确定了东营凹陷各种相态类型油气资源垂向分布规律。
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存在大量高蜡油,其含蜡量分布在20[%]-50[%]之间,最高达63.75[%]。本文研究了五号桩地区高蜡油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高蜡油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