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寻找心理应激人群常见单一证型中的潜在变量。方法:对心理应激人群中超过50例的单一证型以主成分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从26个肝气郁结指标中找出了十二个潜在因子,从24个肝气犯脾指标中找出了九个潜在因子,从24个肝气犯胃指标中找出了十个潜在因子,从14个胆气虚证指标中找出了五个潜在因子。结论:所寻四证的潜在因子能较好地显示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州 5104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 佛山 528305
【出 处】
: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心理应激人群常见单一证型中的潜在变量。方法:对心理应激人群中超过50例的单一证型以主成分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从26个肝气郁结指标中找出了十二个潜在因子,从24个肝气犯脾指标中找出了九个潜在因子,从24个肝气犯胃指标中找出了十个潜在因子,从14个胆气虚证指标中找出了五个潜在因子。结论:所寻四证的潜在因子能较好地显示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溃疡不同模型小鼠是否存在各自特殊证候,以及是否存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方法: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采用水浸拘束法、乙酸法、磷酸组胺法、消炎痛法、利血平法、乙醇法等6种不同方法建立小鼠胃溃疡疾病模型,并设置正常、禁食、假手术等对照组,运用业已建立的小鼠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和辨证方法,对以上各模型进行了客观、动态、量化的检测和证候评价。结果:(1)不同造模方法小鼠存在特殊证候,例如利血平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改善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论:脑络欣通可通过抑制GFAP的表达,促进bFGF和GDNF蛋白的表达,来调节不同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善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纤维化是由于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所致,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结果,同时,也是一切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肝纤维化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在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及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在窦周间隙过度沉积,继之肝窦毛细血管纤维化,造成纤维在肝脏内沉积过多,最后导致肝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如何讲授和学习该课程,对整个中医学的教育过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中医教学改革正在积极实施,旧的经验型课程设计模式正在逐渐被新的科学型设计模式所代替。
中医病因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强调“协调”,“随因治”。与一因一果的西医病因学不同。中医在认识病因时更注重多因复合致病,早在《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一、“风为百病之长”之说。而且较单一病因而言,复合病因致病在临床上更具有广泛性。然而系统分析中医病因学相关文献发现,中医病因学体系主要强调论述各种病因独自的致病特点,“复合病因”理论虽有广泛记载,但尚未形
《内经》中“精”字的涵义多解,用法也颇多。“精”字的构造为形声字。篆文从米,青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精。<内经》中“精”字有以下几种涵义:宇宙万物的物质本原;体内一切有用的生命物质;自然界中清气。体内一切有用的生命物质包括: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殖之精、脏腑之精、水谷之精、人体的正气等涵义。《内经》中“精”字有多处通假用法,如:通“情”、“晴”、“静”、“情”、“睛”。
本文介绍陶弘景著《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脏辨证的医学特色。陶氏构架五脏辨证体系,对后世五脏辨证理论有很大影响。五脏辨证是构成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独特的五脏辨证体系在脏腑辨证中独树一帜,其别具风格的学术特点,展示了陶弘景在五脏病治疗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中医学的根基学科,其建设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医学是否能够保持自身特色继续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现状,针对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龙头,是衡量高校办学和办学层次的重要标志,重点学科是高等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总结近年来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的经验,我们的思路是:明确目标、凝练方向、建设梯队、强化教学、培育成果、促进交流、管理动态等多方面协调整体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综合实力的提高。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龙头,是衡量高校办学和办学层次的重要标志,重点
本文在调查分析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获奖成果、科研课题、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以及专家访谈、会议研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及其历史贡献;2、发展中医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3、中医理论现代发展的概要情况;4、中医理论现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中医理论发展的总体趋势;6、中医理论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思路;7、中医理论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8、中医理论发展的保障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