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社交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大提升。学校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里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在校生活会对小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者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学业成绩,却较少理会学生的学校幸福感,这会给小学生的发展造成片面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基地,理应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以其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学校幸福感尤为重要。亲社会行为作为小学生重要的积极行为表现,有研究表明其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关于亲社会行为和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检验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对其学校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以及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研究选取1070名小学生(M=9.44岁)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追踪调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测试。三次施测(T1、T2和T3)均测量了亲社会行为、学校幸福感、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四个指标以及被试的人口学变量信息。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小学生T1的亲社会行为与其T3的学校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T2的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T2的自尊水平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2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T2自尊在T1亲社会行为和T3学校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提升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两个层面对小学生学校幸福感的提升起间接作用。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更多地助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在校关系需要满足,提升自尊,从而促进其学校幸福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