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经皮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手术入路的影像学观测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5骨科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七次骨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颈前路经皮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手术(Percutanous full-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入路的影像学测量,为PECD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通过临床手术观察,探讨PECD的适应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颈椎病病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47.4岁,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检查.所有数据均在Phillp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系统颈椎MRIT2加权像上进行观测,选择轴位C3/4、C4/5、C5/6、C6/7椎间盘正中层面以及正中矢状面为观测层面,分别测量颈长肌的间距、颈长肌内侧缘至中线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椎动脉的距离、椎动脉的间距及椎体后缘至颈髓的矢状位距离.另外,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12例患者在我院行PECD术,男8例,女4例,平均47.8岁,病变分布:C3/4一例,C4/5二例,C5/6七例,C6~C7二例.分别术后3天、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VAS评分、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及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及并发症.结果:在T2WI图像上测得C3/4、C4/5、C5/6、C6/7椎间盘相关数据分别为:(1)颈长肌间距、颈长肌内侧缘至中线距巨离:10.25±2.45mm~4.04±0.49mm、12.73±2.25mm~5.00±0.63mm、13.87±2.66mm~5.89±0.86mm、15.04±1.63mm~6.61±0.75mm;(2)椎动脉间距、椎动脉至中线距离为:25.37±5.65mm~12.37±0.61mm、26.52±5.58mm~12.97±0.94mm、27.92±5.31mm~13.34±1.20mm.(3)椎体后缘至颈髓距离为:3.32±1.29mm、2.92±1.59mm、3.91±1.59mm、5.29±2.19mm.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食管、气管、颈动脉、颈交感干、椎动脉及脊髓等损伤,随访3~12月,平均5.8月.术后MRI显示突出的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彻底,VAS评分术前7.24±1.27,术后三天2.45±0.79,术后三月1.70±0.9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椎体角度位移AD及椎体水平位移HD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1)相关解剖结构影像学测量,为预防PECD术中颈交感干、椎动脉、颈髓等损伤的发生提供较准确解剖学数据.(2) PECD术中,内窥镜进入点应选在颈椎椎间盘的中心,C3/4到C6/7各椎间盘正中水平两侧颈长肌之间是放置工作套管的安全区域.在C6/7椎间盘水平,颈交感干与颈长肌距离最近,为手术中易损伤颈交感干的部位.在C4/5椎间盘水平的后缘,颈髓距离椎体后缘最近,为手术中易损伤颈髓的部位.(3) PECD入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中出血少、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好,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