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榴辉岩中石榴石及绿辉石结构水与晶体缺陷的关系初探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的研究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和前沿领域,也一直是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大陆板块深俯冲到一定深度后(>100km),即使没有含水矿物的存在,超高压岩石中的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仍然可以携带一定量的水,成为俯冲板块中水的重要载体.研究超高压榴辉岩矿物中的水,可以为建立超高压变质岩俯冲和折返动力学模型提供重要的限定条件. 本文以大别-苏鲁地区典型超高压榴辉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21个分别采自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碧溪岭、双河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毛北、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榴辉岩.主要通过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榴辉岩中名义上无水矿物石榴石、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变化趋势及分布特性;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MPA)方法获得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利用透射电镜方法研究已测得结构水含量分布均匀的矿物的缺陷等超微结构.探讨石榴石、绿辉石的结构水含量与其超微构造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以下几方面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肿缩石香肠构造应变计和流变计研究、线应变折射流变计、骨节状石香肠构造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此外,在石香肠构造分类以及复合石香肠构造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它多发育在强烈变形轻度变质的岩石里,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表现为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而且不同岩性、不同构造环境下有不同的劈理表现.压溶劈理是一种常见的劈理构造,多发育于碳酸盐岩、泥质岩中.对压溶劈理进行应变量分析,对于恢复岩层初始厚度、研究劈理伴生构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以劈理域为标志体对压溶劈理的缩短量进行
2005年10~11月,中国大洋一号在首次环球科考航次中对Logatchev热液场区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在Logatchev区进行了多波束、磁力测量、浅剖、电视抓斗、CTD+采水、摄像和MAPRs作业,绘制了多波束水深图、地磁场异常图和浅地层剖面图,采集了硫化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获取了水柱的温、盐、深数据和热液区的视像资料,这是目前为止中国第一次在大西洋获得的详细的数据资料.本文将依据这次
大陆俯冲和折返是大陆板块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学近二十年来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在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大陆壳岩石在上地幔深度超高压变质条件下,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原大陆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如石英、斜长石、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等,转变为柯石英、石榴石、绿辉石/硬玉、兰晶石和多硅白云母等在上地幔环境下稳定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这使得深俯冲陆壳的流变学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究深俯冲带中岩石和矿物的相
辽南区太古界变质基底和元古-古生界盖层的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变形引起人们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的早期研究注重构造的缩短性,采用滑脱和“滞后”的理念解释该区地壳总体缩短和“局部伸展”,低估了该区伸展组分.1996年开始运用变质核杂岩和后造山隆升的理念.进入本世纪的研究,研究焦点转移到伸展构造,却忽略了早期的缩短构造.本文对辽南中生代造山作用和晚造山伸展垮塌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为扬子地块与印支地块分界的红河断裂带(Leloup et al.,1995;向宏发等,2006),是世界上规模巨大的走滑断裂带之一.自Tapponnier等(1982)提出印-藏碰撞引起印支地块沿红河断裂带向SE方向存在约700km的大位移顺时针旋转挤出,造成南海地壳拉裂,诱发南海海底扩张(约700km的扩张量)的认识以来,促使人们对东南亚构造格局的再认识.一大批科学家投入到验证或否定或发展与使
南海是新生代以来经过多次扩张形成的小洋盆,也是西太平洋一个特殊的边缘海,其中发育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等典型洋底地貌单元.西沙海区位于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交接过渡带,包括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的西南部,永乐隆起带、南海西北海盆等构造单元.西沙群岛自中新世随着南海中央海盆的扩张而发生沉降形成有利于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的发育.由于远离北部陆架,西沙群岛碳酸盐岩台地为孤立的台地,在后期的发育演化过
解石颗粒形态受所处构造位置的影响发生变化.在北京西山班各庄地区景儿峪组大理岩形成的横卧褶皱内,不同部位的方解石形态呈现出不同特征. 本文通过DIAna软件对位于顺层平卧褶皱不同部位的方解石形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方解石颗粒形态与所处构造部位的关系有: 1.粒度:从转折端到翼部,方解石粒度降低,较大粒度方解石含量减少;2.形态优选:从转折端到翼部,方解石定向性加强;3.长短轴之比;从转折端到翼部,整体
红河断裂带概述红河断裂带位于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南部,展布于点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的东侧.沿断裂带发育许多新生代沉积盆地,他们多呈长条状展布.新近纪砂岩、砂砾岩中发育有柔皱变形带和剪切陡立断层,从片劈理与主断层走向可看出为右旋剪切变形.红河断裂带中南段的西南侧为一套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糜棱岩中擦痕、不对称褶皱、S-C组构和不对称碎斑系均表明他们是断层左旋走滑逆冲形成的.在研究区共采集糜棱岩、碎
滇西景谷县澜沧江东缘出露着下古生界澜沧群的一套构造片岩,空间上呈NNW向展布,岩性多以绢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为主,其形成过程与古特提斯洋由西向东的俯冲消减活动密切相关.笔者等发现这套构造片岩中大量分泌有透镜状、脉状的石英集合体,并发育了丰富的同构造剪切变形,与赵靖提出的小黑江—西定混杂带有着相似的变形特征.石英原生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反映出石英脉形成的变质程度达到了低绿片岩相,其形成过程受韧性剪切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