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广泛渗透最有力要素之一,道路不仅严格界定了人类生存密集区的空间扩展格局,也将人类带入更大范围内的自然腹地。为避免在人类生存触角大大延伸的同时,对自然栖息地的生存状态造成不可修复的干扰或侵害,以道路及其建设和使用行为对环境作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道路生态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尝试在景观生态学的独特视野下,从道路对景观结构与景观功能两个方面的生态影响与缓解途径着手,重新理解与梳理目前国内
【机 构】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广泛渗透最有力要素之一,道路不仅严格界定了人类生存密集区的空间扩展格局,也将人类带入更大范围内的自然腹地。为避免在人类生存触角大大延伸的同时,对自然栖息地的生存状态造成不可修复的干扰或侵害,以道路及其建设和使用行为对环境作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道路生态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尝试在景观生态学的独特视野下,从道路对景观结构与景观功能两个方面的生态影响与缓解途径着手,重新理解与梳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道路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以期更为深入的认知道路生态影响的机制原理,并系统获得道路规划设计的生态原则。文章的最后对比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建设浪潮中重视道路生态影响的迫切性与机遇性。
其他文献
明初开国五十余年间,曾先后在应天(南京)、临濠(中都)、北平(北京)三处营建都城,明人谓为“国初三都”。从现有文献与营建时间来看,明南京之建设无疑地影响了中都临濠的规划;然而洪武八年(1375年)中都因“劳费”原因罢建,其已完成之建设也对随后南京的改建产生了启发,并成为日后营建北京的范本,形成了包含衙署建筑在内,三都建置互相因袭的特殊局面。透过明代史料文献,本文首先对明初都城内的衙署类型和等级进行
明朝为防御北退的蒙古政权修筑了长城和大量的军事城堡,建立了九边防御体系。自明代后期,长城地带军事活动的减少以及边境商贸的增加,这些军事城堡经历了由军转民的功能变化,有的发展成现在的城镇。张家口历来为兵家必争的“重险”之地。市中心的张家口堡建于明代,是明宣府镇辖内的下级边堡,也是后来张库商道的起点所在,而张家口市是长城沿线唯一由下级边堡发展成的城市。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张家口堡形制规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科学视角,更新认识了军事防御背景下人类聚居的问题,强调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仍是人们生活、生产、繁衍的栖居地,从而具有区域上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与日常聚落生活环境营造的双重任务。从高家堡这个实例,可以总结出:军事防御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是一个融军事防御、山水结构和文化信仰于一体的整体创造,它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以发展为前提,改变高家堡乃至长城沿线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占地350公顷,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座园林虽已毁,却是考察清代园林发展以及清末中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对圆明园遗产的保护,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而要建立在对其遗产价值的正确认识之上,综合考虑历史和当
本文主要以四川自贡盐业近代化进程中有关建筑遗存的现状调查为依据,考证分析自贡近代盐业相关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价值,结合当前自贡城市和建筑的现代化进程,对自贡近代盐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初步建议。
2004年,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与使用了“保护区用地”的概念,这是商住混合思想在我国历史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层面的首次实践。本文结合作者参与《北京胡同风貌管理办法》编制课题的相关研究经验,旨在从胡同保护的视角审视现阶段商住混合规划管理的优缺点。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从土地混合利用研究的综述、商住混合提出的原因对商住混合概念进行具体的解读;其次通过商住混合与胡
本文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为例,通过探讨其核心价值、保护目的与方式、保护策略可能面临困难的解决方案等某方面的问题,研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从“历史”保护到“文化”保护的新阶段中,涉及“延续中的传统”的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定与保护的相关问题。其中,遗产物质遗存保护的紧迫性、遗产仍在现代社会以传统方式延续使用的现实情况和文化遗产保护现有的一般原则这三者之间的复杂与矛盾是最为突
从当今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以及建设中所存在的现实矛盾与问题出发,适应“两型社会”的发展政策,本文从空间效能的视角,以绿地网络为切入点与研究对象,分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与城市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围绕绿地网络构成、网络效能评价以及空间增效三方面展开探讨。论文界定了绿地网络的构成要素为网络主体、网络边界与网络影响区域;论证了网络效应的“外溢”特征,构建了基于区域的绿地网络效能体系;绿地网络效能评价放置于城市层
建国60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按执行方式将其分为行政指令阶段、法治阶段,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曲折过程后,1982年颁发了部门规章《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开始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经过十年的检验与修订,国务院在1992年颁布《城市绿化条例》。本文回顾了从行政指令到《暂行条例》再到《条例》指导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通过二者的对比,解析调整内容和立法技术的进步
上海世博局近期发布了“绿色指南”和“环境报告”,将原本已见诸媒体的“绿色世博”概念推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新阶段。这其中有设计人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也少不了中国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支持立场。与绿色建筑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境况不同,中国的绿色设计行业正处在良莠不齐的摸索阶段。如何寻找一个超越建筑本身的环境平衡点,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一个回答,它通过建筑、环境、运营多个方面力图展现发展中的中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