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少年强,中国强。体育是强国之举,强国是复兴之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将《青少年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规划》实施机制,真正将评估作为改进、完善工作的重要措施。以评估解决国家与地方规划脱节问题,强化衔接,确立《规划》指导地位,维护其权威性。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决定开展《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预评估调研工作(注:该规划由我校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起草编制),从2017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受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委托,以我校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成员为主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实施效果预评估课题组"依次对广东、甘肃、上海、浙江、山东、广西六省区市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实施效果进行了预评估,预评估前,根据《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课题组研制了"十三五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座谈会提纲","十三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座谈会提纲",研制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本着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思路,探讨研究所调查的广东省、甘肃省、上海市等六省市,是否建立了职责清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体教结合机制,是否建立了政府主导下、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推进机制;青少年体育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商机制实现程度如何,是否形成了常态督导管理制度;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覆盖率有多少?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将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将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一"两纳入"要求?在全程预评估调研的过程中,真实记录了各省市地区实施《规划》的效果实情。在此以调研搜集的材料为基础,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描述解析,为体育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评估组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省、甘肃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和广西等六省、区市的实地预评估调研工作。参加座谈的有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人员、体育社会组织相关人员、体校校长、教练、普通学校领导及教师、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家长代表等,共召开座谈会12场,每场40左右人员参会。在评估前后及评估过程中,本评估小组通过召开全体评估成员会议的形式商讨评估相关事宜10多次。研究结果:以调研搜集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材料为基础,归纳总结了体教结合是六省市区《青少年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体教融合"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的格局是否建立和实现的问题;分析了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为何依然值得高度重视;剖析了强化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建设,提升后备人才培养基数和质量。最后针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体育和教育仍然存在条块分割体制性障碍,由政府、学校、社会合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协调、协同、共育、共建、共享和共治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训练时间和现行赛制是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赛制改革需亟待解决。研究结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教融合"已成为加强学校体育、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具有战略意义。统一认定运动员参赛资格和运动员注册,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学校体育竞赛申报和审批制度,构建多层次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唯有上海市在体教融合方面,其实现程度和满意度最高,其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复制和推广的价值。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训练时间和现行赛制是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赛制改革需亟待解决。统一认定运动员参赛资格和运动员注册,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学校体育竞赛申报和审批制度,构建多层次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组织建设存在区域性的特点,建立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制,主体职责清晰,实现共建共享、责任共担、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