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自然博物馆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通过向广大公众开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理念在博物馆建设和日常展览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尝试和运用,一些网上纪念馆和数字化纪念馆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一些有着地方特色的博物馆迅速发展壮大。这些地方博物馆是承载、保存并传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融人地域文化也将使一些特色展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并有助于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开展和深人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辽源市为例,目前公办性质的较大规模的博物馆主要有东北
高校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机构主办,或与社会组织、个人合办,得到该馆所属高校认可并承担管理责任,系统收藏保护文物、标本为主体的学术型遗产,有固定陈列场所,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公益组织,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新型博物馆的出现,使得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功能和职能能有更大的空间,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是在一步步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高科技技术手段也帮助博物馆能更好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文化多样性能更为丰富,也促进文化遗产能被“活态”保存与传扬。
博物馆是以学习、教育、文娱为目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是中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文化资源.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式运营管理,才能真正确保博物馆能够切实发挥实效.但是,现代博物馆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这就限制了博物馆无法真正发挥职能,降低了公众在博物馆所享受服务应有的满足感.因此,要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公众
博物馆具有藏品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服务等几个功能,历史类博物馆在这几方面的功能尤为显著,这就更要重视历史类博物馆的这些功能.历史类博物馆内珍藏着的大量文物,陈列出来供参观者观赏,这其中就涉及如何进行陈列设计,以此达到好的观赏和教育效果,从而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对此,如何根据博物馆的藏品类别,设计出好的陈列效果,让展览品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藏品的本身价值和特点,同时配以好的讲解文字,从而既能够有好
博物馆作为国家的“金色名片”,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强.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博物馆更应发挥自身优势,改变“高冷”的气质,使文物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博物馆“活起来”.
“共享”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战略、新举措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自信与共享两者相辅相成.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机构,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共享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战略体现在文博领域,就是要求充分挖掘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参博物馆在科普展示教育工作中还有短板,应从整合人参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活动技巧、科普产业化三方面来充分发挥人参特色科普展示教育优势。
博物馆的评估,其实体现了一个馆的综合实力.在博物馆工作中,利用各种评估标准,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博物馆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结2008年以来中国博物馆评估发展变化及现状,以期从博物馆的定性到评估的标准体系及运行管理等细节方面加以阐述,在日常工作中,以评估标准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提升.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自写入博物馆的定义时起,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博物馆内做公共教育及相关研究时间尚短,经过理论学习后,需要进行实践来佐证,吉林省博物院博物小课堂就是自2017年11月起在本院内开展的实验性公共教育活动课堂.本文仅以博物小课堂已经开展的五次内容为实例研究范本,对博物馆公共教育的一些基础层面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