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应用PFNA治疗的4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AO31 A1型11例和A2.1型13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AO31 A2.2型9例,AO31 A2.3型15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应用PFNA治疗的4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AO31 A1型11例和A2.1型13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AO31 A2.2型9例,AO31 A2.3型15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上肢穿支皮瓣在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上肢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1例手或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其中手部皮肤缺损55例,足部皮肤缺损6例.应用臂内侧穿支皮瓣4例,臂外侧穿支皮瓣27例,尺动脉穿支皮瓣12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8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1.0 cm×5.5 cm,最小1.5 cm×1.0 cm.穿支血管口径最大1.5mm,最小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按手指皮肤缺损情况设计皮瓣,皮瓣大小:1.8cm×4.0 cm~4.5 cm×7.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二期修薄.术后6个月按中
目的 探讨应用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或足部皮肤缺损27例,其中手部皮肤缺损21例,足部皮肤缺损6例.新鲜创面急诊手术,其他创面待感染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根据皮肤缺损形状设计切取皮瓣,皮瓣面积:3.5 cm×5.5 cm~6.0 cm×11.0 cm.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皮瓣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al vancomycin,CLVs),确定制备的最佳处方并研究其性质.方法:采用正交法确定逆相蒸发法制备CLVs的最佳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运用微型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混悬液中的CLVs与游离药;在电镜下观察CLVs的形态并检测其性质.结果:制备的CLVs为多囊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逆相蒸发法制备CLVs的最佳配方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性质和特点.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al vancomycin,CLVs),采用文献方法制备CLVs复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并采用中国药典推荐的方法Ⅲ溶出装置进行样品体外释放研究.结果:制备的CLVs为多囊脂质体;制备的脂质体平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al vancomycin,CLV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按照NCCLS M7-A8要求检测CLV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采用再生实验方法研究支架释放的CLV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敏感性和抑制率.结果:万古霉素和CLV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
目的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密度的测量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为BMD测量的常用方法,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因为两种方法采用的是
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制备具有缓控释性质的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通过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研究样本的释放过程,研究魔芋葡苷聚糖和脂质体含量对支架体外释放性质的影响.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其平均粒径为185.75±16.33 nm,平均表面电荷为69.11±4.62 mV,平均包封率7.58±0.54%;电镜显示并证实,制备后的支架完整保存了脂质体的结构,从支架中释
目的:探讨解剖位髋臼重建、S-ROM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截骨对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采用S-ROM假体联合转子下截骨、真臼水平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17髋)Crowe Ⅳ型DDH.比较患者手术前后Harris 评分、骨盆倾斜角、双下肢长度差、股骨颈/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和联合前倾角的变化.结果:15例DDH患者平均随访(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实测法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中恢复下肢长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279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非骨水泥固定型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53例,平均年龄82.5岁(75-92岁).我们根据术中骨折压缩情况将患者分成2组,一组为实测法组,术中采用骨折解剖复位后实际测量的方法来恢复患侧下肢的长度,另一组为解剖标志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