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又名大叶黄杨,是卫矛科(Celastraceae)卫矛属(Euonymus Linn)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适应性强,分布和栽培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贫瘠土壤、抗大气污染等特点,是园林绿化、观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近年来,冬青卫矛叶部病害在中国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轻者病斑累累影响生长,重者叶片枯死、脱落甚至植株成片死亡,严重影响其植株生长、绿化效果及观赏价值。流行年份造成8—10月间冬青卫矛大量落叶,管理粗放的地方,发病尤为严重。因此,开展冬青卫矛叶部病害系统调查,掌握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鉴定其主要病害病原菌,对于挖掘冬青卫矛抗病种质资源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分别以合肥、安庆、南京3个城市冬青卫矛植株为普查对象,调查叶部病害的种类、症状、发病情况,地点包括各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机关、学校、城区、住宅小区以及苗圃等。对发病典型的病叶和整株拍照记录,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同时分离保存病原菌,利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类别。结果发现,调查地区冬青卫矛叶部病害共有6种,分别是冬青卫矛叶斑病、炭疽病、疮痂病、叶枯病、白粉病、煤污病。其中冬青卫矛白粉病和煤污病仅有零星分布,其余4种病害在每个调查点均有发生且严重,是冬青卫矛叶部的主要病害。冬青卫矛疮痂病:病斑较小,严重时连成一片,似疮痂状,易造成病叶发黄、脱落。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越冬,次年5月病菌孢子开始萌发侵染,因此防治时间要早,约在5月底防治为宜。冬青卫矛叶斑病:病斑褐色,外缘有黄色晕圈,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病斑上密生绒毛状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座组织。安庆地区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发病率可达90%以上。冬青卫矛炭疽病:病斑深褐色,边缘隆起,中央灰白色,其上着生较粗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排列稀疏。该病害常常与冬青卫矛叶斑病混合发生,但发生期较叶斑病稍迟。冬青卫矛叶枯病: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病叶上密生墨汁状的分生孢子堆,多在叶片正面,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分析,将冬青卫矛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Neopestalotiopsis foedans(GenBank MF1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