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地区晚更新世环境变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了临夏地区晚更新世的风成黄土剖面,通过系统的孢粉、粒度、磁化率等环境指标的综合研究,重建了临夏地区晚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孢粉分析发现,临夏地区晚更新世的植被类型从早到晚由以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荒漠疏林→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繁盛→以落叶阔叶为主的疏林荒漠类型,其间混有针叶林树种。气候经历了周期性的变化,即由温湿→干冷→温湿→干冷,且干旱程度逐渐加大。      2、粒度分析显示临夏地区黄土频率分布曲线以双峰态为主。粒度分布范围一般为0.1~100μm,少数达到400μm,为负偏态非对称分布。众数粒径一般在10~40μm之间。峰度较高、分选较好的粗粒组分,是黄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能代表了冬季风盛行时低空搬运的粉尘物质,指示了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强度。粒度组成中以粘粒和粗粉砂的组成可很好地反映气候环境变化,气候温暖时,粘粒含量较高;气候变冷时,黄土中粗粉砂含量明显增加。   3、磁化率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古土壤中磁化率高,平均为627.15×10<-6>SI;黄土磁化率低,平均为353.08×10<-6>SI。古土壤磁化率是黄土的1.78倍左右。磁化率曲线与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磁化率与温度和降水的线性关系,对临夏地区晚更新世古温度、古降水进行了计算,发现古土壤发育时,温度和降水量较高;黄土堆积时温度和降水量较低。   4、多指标分析研究表明,临夏地区晚更新世的环境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   (1)92.42—78.81kaB.P.,相当于末次间冰期阶段,临夏地区气候波动频繁,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以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年均温度达7.8℃,比现今温度高1.5℃左右,年均降水达500mm左右。   (2)78.81-51.71kaB.R.,相当于末次冰期早期,以大幅度突变降温为特征。临夏地区气候干冷,植被类型为荒漠疏林。本阶段冬季风强劲,黄土粒度明显变粗。气温和降水量显著降低。年均温度为4.5℃左右,最冷时年均温度只有3.5℃,温度较末次间冰期时下降最高达5-6℃,降水量只有280mm。   (3)51.71-31.8±3.3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间冰段期,临夏地区气候由干冷向温湿转变。植被类型为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繁盛。气候有次级冷暖波动,但整体表现为暖湿变化趋势。早期温度可达到8℃左右,降水量也增加到510mm左右,与末次间冰期阶段相当。 (4)31.8±3.3 kaB.P.以后,相当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恶化,临夏地区气候由温湿变为干冷。植被类型为以落叶阔叶为主的疏林荒漠类型,其间混有针叶林树种。古温度和古降水推算出该阶段年均温度为4.4℃左右,比现今的温度低2.0℃左右,年均降水为330mm,且末次冰期的晚期比末次冰期的早期更为干冷。 5、临夏地区黄土记录的晚更新世气候环境变化与邻区有极好的对比性,说明晚更新世环境变化具有广泛的区域性,但临夏地区的气候环境明显好于兰州、渭南等地,可能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而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
其他文献
《成语英雄》制片人秦峰本来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却一脚踏入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电视行业。秦峰告诉记者.虽然他当时不懂电视.但电视行业有种特别的光环吸引着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帕米尔高原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由向北突出的帕米尔构造弧组成。新生代以来发生的印欧板块的持续碰撞,导致了中亚地区的强烈陆内变形,复活了古老的西昆仑、天山造山带,帕米尔高
纳米科技与地球化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纳米地球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纳米地球化学旨在研究天然纳米物质的成因、特殊性质及其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矿物-水界面反应对几乎所有
深层油气勘探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超压被认为是深层油气成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压力抑制有机质成熟,压力也抑制生成的油气因热演化而破坏消失。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压力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南缘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但是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对博格达山体与周缘凹陷的盆山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后期演化对成
北半球高纬驱动、热带海洋驱动和太阳活动驱动均被认为是百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控因素,然而它们对于东亚夏季风变率的相对重要性仍不确定,导致未来全球增温背景下东亚夏季风
气候升温过程中,典型生物门类的物种多样性是增加还是减少?是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也是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往生物多样性响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天环坳陷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期以来认为天环坳陷区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因此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从而影响了天环坳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然而,近些年在坳陷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