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元朝起,康区一直由土司和寺庙维系当地的秩序。1906年至1911年,赵尔丰及其继任者傅嵩炑相继在康区实施改土归流,将土司和寺庙的特权一并取缔,康区社会动荡不宁之际,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身殁蓉城。从民国初立至1939年西康省正式建立的近三十年时间里,康藏间纠纷频发,一些个人、团体等微观因素在各个阶段的纠纷中作用非凡;西康建省之前,国家在康区设置的政权机构从未对康区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康区社会长期陷入群体性彷徨。以土司、头人、喇嘛为代表的旧精英群体和接受过近代思想洗礼的新精英群体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出路,他们以各自利益为出发点,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因应这个特殊的时代。西康建省之后,康巴精英继续同主政者刘文辉进行地方统治权的争夺。本文的研究主题为:以康藏纠纷、土司复辟、康人自治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康区精英群体在上述事件中的主体性,并分析这种主体能动性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第一章、辛亥革命之后康区的失序和英国的介入,使川边政权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康区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夺战。卷入其中的还有青海、云南等地方军阀,本章将着重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尤其是个体和一般团体在其中的诉求及其对事件的影响。揭示地方精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左右着事态的发展,在某些节点,地方精英反而起着主要作用。国家面对各方博弈的局面,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主权能量,甚至经常陷入被动。涉及互相之间的利益博弈中,地方精英往往也以更灵活的方式取得主动,游刃有余地同所谓“强者”周旋。第二章、清末被改土归流的土司、头人、喇嘛等旧精英群体,在辛亥革命之后,通过不同手段复辟了土司制度。经过与川边政权数十年的拉锯制衡,最终在西康建省前后形成“土流参治”的政治结构形态。一方面,文章分康北、康东、康南三个地区来论述康区土司复辟的历史过程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填补关于康区土司复辟系统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侧重于展现土司、土头等旧精英群体在同国家权力较量中所表现出的灵活手段和生存竞争中的主体能动性。第三章、20世纪30-40年代,以格桑泽仁、刘家驹、诺那等为代表的新精英群体通过发起康人自治运动,夺取地方政权的方式来回应阢陧的康区局势。本章将对五次康人自治运动做一个概述,继而以康人本位的视角来体现康人精英在自治运动中的能动性,论证康人自治运动不单是国家与地方角逐的策略,更反应了康巴精英自身的政治理想和利益需求。自治运动是在康巴精英自身努力下发起的自主性很强的政治运动。同时,本章对前人研究中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