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歇学派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着非凡影响力的摄影流派。1976年,贝恩德·贝歇被任命为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第一位摄影专业教授,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贝恩德·贝歇及其夫人希拉·贝歇和他们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贝歇学派,其中包括了像托马斯·施特鲁斯、安德烈斯·古斯基、托马斯·鲁夫这样当今著名的摄影艺术家。本文在影像分析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贝歇夫妇及其弟子的摄影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贝歇学派“类型学”的形式与风格。本文共分为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对贝歇学派“类型学”形式的研究。主要从四个点来论述:贝歇夫妇及其贝歇学派概述;贝歇学派生成的理论语境及其理论意义;贝歇学派生成的社会语境及其社会意义;贝歇学派的理念。第二章重点解读贝歇学派“类型学”的风格。主要从三个点来讲述:贝歇学派“类型学”和传统摄影“类型学”的比较;对历史学方向的影响;贝歇学派的发展及风格。第三章则是我基于贝歇学派“类型学”进行的创作实践及其分析。贝歇学派“类型学”的摄影手法给了我创作的启发,贝歇夫妇及其弟子们使用大画幅相机进行记录,同时我也热衷于传统摄影工艺,在传统摄影工艺中,我们不能立刻看到影像,但我们能够学会沉思、学会欣赏创造性的过程。总之,贝歇学派,作为一个特定历史状态下而产生的摄影流派,与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他们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类型学”摄影,使之更为完善和全面,如拍摄题材、拍摄手法的选择方面以及作品的展示方面。可以说,贝歇学派“类型学”不仅为摄影手法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范本,同时又在某些特定时期记录着人类的文化历史,如贝歇夫妇的工业景观和安德烈斯·古斯基的全球化影像等,他们将纪实摄影所倡导的客观性表达与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的艺术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贝歇学派“类型学”形式与风格的分析与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摄影“类型学”手法,充分发挥摄影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