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南地区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的巴尔通体流行分布情况和携带情况,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为滇西南地区巴尔通体宿主及传播媒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调查地为云南省西南地区,采用网捕法捕捉蝙蝠后,采集蝙蝠体表寄生虫并进行形态学分类;对蝙蝠进行无菌解剖,取其脾和血液,将蝙蝠标本做好标记后放置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置于-80℃冰箱冻存待检。将所采集的蝙蝠体表寄生虫和蝙蝠脾脏组织样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研磨制成组织悬液,依据TIANamp Genomic DNA Kit试剂盒相关操作对蝙蝠体表寄生虫和蝙蝠脾脏、血块(血液离心后弃血清)三类标本分别提取DNA。首先蝙蝠体表寄生虫用节肢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鉴定吸血昆虫种类,然后用巴尔通体引物对三类标本分别扩增gltA、16S~23S rRNA ITS、groEL、fts Z、16S rRNA基因。将获得的三类标本中阳性标本送测序,对得到的阳性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SeqMan软件进行序列拼接、编辑及校正;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碱基配对以及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软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分别对不同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7个州市12个县区捕获蝙蝠共有三种,分别是菊头蝠、水鼠耳蝠和棕果蝠;蝙蝠体表寄生虫共有6种71批1052只,包括蛛蝇、蝠蝇、跳蚤、革螨、蜱和小粉蝶的卵。另采集到355份蝙蝠脾脏组织和231份蝙蝠血块标本。经各基因引物对PCR扩增后得到50批蝙蝠体表寄生虫阳性,感染率为70.42%(50/71);12份蝙蝠血块和13份蝙蝠脾脏标本存在巴尔通体感染,感染率分别为5.19%(12/231)和3.66%(13/355)。所测阳性标本经系统进化分析与以下四种巴尔通体亲缘性相近: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文森巴尔通体伯格霍夫亚种(Bartonella vinsonii subsp.Berkhoffii)、Bartonella australis和克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clarridgeiae),大多为一些为未定种的巴尔通体。此外通过其他微生物的检测得到部分立克次体属和埃立克体属阳性序列。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蝙蝠体表寄生虫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与宿主蝙蝠有很大关系,阳性率也因标本的不同和引物的不同存在差异,另外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标本感染的巴尔通体基因型存在差异,不同蝙蝠种类携带不同的巴尔通体,表明了巴尔通体的宿主特异性。结论本研究调查首次发现云南省西南地区蝙蝠及其体表寄生虫存在巴尔通体的感染且巴尔通体基因型类别多样,其中相近的有四种巴尔通体基因型,存在三种对人致病的基因型,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巴尔通体疾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