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力对铜互连结构可靠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互连延迟,集成电路发展到深亚微米时代后,互连已经用Cu/低k介质互连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互连金属Al和互连介质SiO2。然而,快速地缩小铜导线的宽度,同时又要维持高的电流承受能力,和更严格的可靠度标准要求,使得铜互连应力迁移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铜制程中非常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铜的随动强化弹塑性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铜互连结构中的应力状态和塑性应变。在这些应力和应变结果的基础上,解释了这些互连结构的不同应力迁移特性。首先,通过模拟改变通孔线条重叠长度,研究了通孔未对准对铜互连应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正的重叠长度可以减小通孔内应力大小并改善应变情况,而负的重叠长度则明显增大了通孔内应力而且恶化了应变情况。所以,在设计版图时应该实现足够大的正的重叠长度,以补偿可能的工艺致通孔线条偏差。然后,通过模拟改变窄金属过渡区长度,探讨窄金属过渡区对铜互连结构热应力可靠性改善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应力梯度对窄金属过渡区长度并没有很明显的依赖关系。因此可能的解释是,窄金属过渡区成为金属板中空位源迁移的瓶颈。窄金属过渡区延迟了应力迁移失效的时间,延长时间的长短依赖于窄金属过渡区的长度。最后,通过模拟上层金属线连接下层金属板,上层金属板连接下层金属线,交叉和边沿这四种铜互连结构,比较了这几种结构的不同应力特性。在上层金属线连接下层金属板模型中,金属板中的大应力和通孔底部的小应力所导致的应力梯度的存在,导致空洞会在通孔下面的下层金属板表面区域形成;而在上层金属板连接下层金属线模型中,金属板中的大应力和通孔内部的小应力所导致的应力梯度的存在,导致空洞会在通孔内部形成。由于非对城性,边沿型通孔结构有比交叉型结构更好的应力迁移特性。所以,使用边沿型通孔结构作为可靠性通孔测试结构会高估产品寿命。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改善应力迁移的参考依据,从而指导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大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各省份的老龄化水平都呈上升趋势,但上
自从196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有机电致发光现象以后,人们对有机物发光越来越关注。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利用超薄膜技术,制作了工作电压低,亮度高的两层发光器件,引
碳化硅(SiC)材料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和良好的抗辐射能力等优良特性,决定了它在大功率,高温,射频和抗辐照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基于坡地地形特征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基于这些年学习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基地处理的一些思考和反思。在中国的建筑设计活动中,往往都是“快餐
光速控制是近年来光子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先后在冷原子蒸汽、红宝石晶体和半导体量子点等介质中实现了光速控制。由于其在光学延迟线、全光缓存、全光开关等方面的潜
本研究利用黑臭河涌底泥、50 m M/L的铁氰化钾缓冲液、双室型有机玻璃反应器和质子交换膜构建了一种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通过改变MFC的运行条件,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用电设备和电网之间存在大量无功往复交换,由于无功的存在使电网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大量功率开关器件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谐波,使电网的供电质
自从行波管(TWT)诞生以来,其一直在微波真空器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行波管以其宽频带,高增益,低噪声,可多模工作等特点在现在的军事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在军事
目前多核片上系统(MPSoCs)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高性能嵌入式系统提供了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核心难题是如何提高通信效率。由于片上网络(NoC)的可扩展性和功率利用率,N
光纤光栅有着良好的光学性能,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啁啾光纤光栅是一种光栅周期沿光纤的纵向改变的特殊光栅。入射到啁啾光纤上的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