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顶鹤(Grus japonnsis)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种群动态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江苏省是我国野生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土地利用强度增大,使得丹顶鹤的越冬栖息地范围不断被挤压,越冬区域面积逐渐缩小,对丹顶鹤种群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资料追踪,借助遥感和GIS技术,以江苏省北部地区为研究区域,系统梳理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越冬丹顶鹤栖息地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保护越冬丹顶鹤的合理对策与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较大,总体呈减少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文献记载到的江苏长江以北区域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9年底苏北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高达1100多只。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丹顶鹤越冬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也不断下降。到2015年,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只有五六百只左右,种群数量减少严重。(2)丹顶鹤在苏北地区的越冬栖息地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栖息地分布点的数量也逐年丧失。20世纪80年代,越冬丹顶鹤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内陆湖泊周围及沿海滩涂湿地,栖息地总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良好。到了 90年代,苏北内陆湖泊周围已不见文献记载丹顶鹤的越冬分布情况,越冬分布向沿海的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大丰县、东台县及如东县转移。进入21世纪,随着沿海大开发兴起,导致丹顶鹤在沿海滩涂湿地的栖息地范围也逐渐缩小。而到了 2015年,丹顶鹤越冬期几乎只分布于盐城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反映出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分布范围丧失严重。而且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分布点的数量也呈不断减少趋势,由1983年的17个减为2015年的1个。(3)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5年,苏北土地利用情况也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沼泽地、湖岸滩地、水田等自然湿地面积的大幅缩减,以及建设用地、养殖塘、盐田等非湿地或半人工湿地面积的大幅扩张。土地利用变化对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越冬栖息地类型面积的影响及对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网络结构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岸滩地和沿海滩涂湿地的面积严重丧失。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使得湖岸滩地的总面积减少,平均斑块面积略有增加,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逐渐缩小。而沿海滩涂湿地不仅总面积丧失严重,平均斑块面积也大幅缩小,且斑块平均最近距离趋于增大,生境斑块变得更加离散,这些都不利于丹顶鹤越冬期间的觅食和栖息。总之,丹顶鹤越冬栖息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且变得破碎化,越冬栖息地环境整体恶化。土地利用变化对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网络的影响使得栖息地网络的连通性逐渐降低,网络结构不断破碎化,以至最终无网络连接。(4)栖息地面积及生境质量与丹顶鹤种群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保护丹顶鹤越冬种群必须加强对越冬栖息地的保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现存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禁止对核心栖息地的开发及人为活动干扰。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的恢复潜在栖息地斑块,以缓解核心栖息地丹顶鹤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