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好的作家之一。她生前通常被归为第二代南方女作家群中,与卡森·麦卡勒斯、尤多拉·韦尔蒂等齐名。在病痛折磨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去世后出版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所有短篇作品,于1972年获得“全国图书奖”。读者普遍认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超过她的长篇作品,某些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短篇小说的杰作。批评家纷纷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解读和剖析。由于奥康纳作品中不同寻常的暴力描写,相当多的评论都集中在探讨畸形人物、古怪情节、复杂意象、哥特式恐怖和深邃主题方面。 她的大多数短篇小说都是以一二个人物的死亡或者人物之间的暴力争斗为结尾,并且反复过度出现的暴力现象是其作品的突出特征之一。以往批评家主要从宗教的角度来阐释她作品中的暴力元素。而本文则从解构的视角,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她过度使用暴力元素的原因,以期对奥康纳研究做出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解构主义的定义、基本主张、重要概念,尤其是它对二元对立的解构,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将其运用于分析奥康纳作品的合理性。 本文接下来先是通过对其作品中的三类人物:伪善者、傲慢者与畸形人之间的对比分析,解码奥康纳对传统价值观中好与坏,高尚与低俗二元对立的解构。通过解构,原本自认为自己为好人、高贵的人被证明并不比所谓的畸人优越,原本被视作畸人的被证明并不比他人“坏”、鄙俗。反倒是他们通过暴力,让所谓的好人、高贵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本质。论文接着通过其作品中的三类人物:伪善者、傲慢者与不信上帝者之间的对比分析,解码奥康纳对基督教信仰的解构。奥康纳表明,那些自以为是上帝虔诚信徒者,其实从未真正信仰过基督,而不信上帝者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她还通过那些畸人大胆地声明,基督从来就是不公平的。从而从根本上解构了基督教的信仰。在她看来,并不存在“好”与“坏”、“高贵”与“粗俗”的本质差异,而基督拯救人类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本文继而探讨奥康纳在作品中过多使用暴力元素的原因。因为传统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而那些伪善者、傲慢者总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所以奥康纳采用这种骇人听闻的方式,以期唤醒这些执迷不悟的人群。 最后在总结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采用歪曲的暴力描写,特别是出乎意料的争斗,奥康纳解构了传统价值观和基督教信仰。采用这样的特殊写作手法她达到了唤醒读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