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可以选择内部融资或者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方式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作为融资的两个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股权会对债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研究债务方式进行融资时,大部分学者只注意到了股权特征对债务的数量和来源方向的影响,很少考虑到股权结构对债务的期限结构产生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者对债务期限结构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且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关于股权特征和债务期限结构相关性的研究直到最近才受到关注。 企业决定进行债务融资时,有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两种选择,它们各有优缺点。短期债务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是如果债务到期时企业无力偿还并且不能续借时,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增大短期财务风险;长期债务虽然到期时间比较长,在短时期内不会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其财务风险比短期负债低,但是和短期债务相比其可获得性低而资金成本高。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成立时间、企业实力、发展后劲和政府支持力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中小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普遍不尽合理,短期负债在全部负债中的比例明显偏大,企业的短期财务风险加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旨在了解股权特征是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债务期限结构,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股权结构来改变债务期限,从而减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升其发展动力。 深市中小板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产物,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从板块构成来看,中小板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民营上市公司。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为554家,而民营上市公司(包括ST和PT公司)为428家,占到整个板块的五分之四。因此,深市中小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板”,是研究上市中小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 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进行,对整个金融危机时期的研究很少涉及。在当前金融危机后经济可能面临的二次探底的状况下,结合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重点关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财务风险大的问题,本文选择整个金融危机时期即2008-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单独选取深市中小板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得到专门针对当前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股权特征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结论。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股权特征和债务期限结构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回顾众多学者关于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经验文献和经典理论,提出关于股权特征中相关指标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方式的假设。在描述性统计和拟定模型的基础上,用系统化的方法,选取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的民营企业2008-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特征确实对债务期限结构产生影响。 在实证分析方面,股权特征分别选取股权集中度(nol)、股权制衡度(control)和管理者持股比例(manager)三个指标分别代入回归模型中研究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其中,股权集中度指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股权制衡度为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由于民营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普遍会存在“大股东控制”的局面,因此采用总经理持股比例作为描述管理人员持股比例的指标。 实证结果证明股权集中度(nol)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control)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manager)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最后,根据相关的实证结论和描述性统计现状进行分析,解释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债务期限结构没有显著相关的可能原因。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如何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拓宽长期资金来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