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凸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比较优势也将逐步丧失,我国越来越难以从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中获得应有的利益。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由于我们产品的利润率过低,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扩大内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难以顺利实现。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制造装备,小到服装、日化用品,国外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在WTO规则下,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重大障碍。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它所阐述的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来源问题,也不是一种政治口号,而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发展战略层面的一个重要核心理念。自主创新就是自己主导的创新。自主创新的实质是掌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增强未来发展的选择空间。创新:英文Innovation起源于十五世纪,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解释,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二是指引入一个新的东西。可见创新是一种主体建构性活动。创新源于实践,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展现,它生长、扩展并深化于历史实践之中,最终服务于实践。创新,从本质上说,就在于促进主体发展、完善并使主体更美好。而“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的出现,则是在20世纪上半叶,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所提出。“创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打破现状,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有很多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对创新有不同的理解。在科技界,科学家讲创新,一般讲的是在科研工作中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探索,要取得新的成绩和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在政治领域,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政治家讲的创新,在这里是指的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的精神。而在企业家眼中,创新更看重的是其带来的市场价值。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概念,在熊彼特看来它更应该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他认为从技术上以及从经济上考虑,生产意味着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东西和力量组合起来。每一种生产方法都意味着某种这样的特定组合。而当技术因素同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经济的逻辑胜过技术的逻辑。因此,单纯技术上的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没有太多意义的。熊彼特开创了创新理论。其后,学者们又从其它角度对创新的定义进行了发展。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创新并非必需在技术方面,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7年在其所发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反馈的结果。”面对全球激烈的竞争,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对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追赶或是科技创新上而言,希望能与发达国家面对全球激烈的竞争,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对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追赶或是科技创新上而言,能与发达国家抗衡,已成为无休止的竞赛。西方发达国家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优势被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所缩小和取代,它们在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所以我们把科技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技术引进上是很危险的。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讲,我们整体创新能力不高,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脱节。所以我们必须得自主创新,“引进只能缩小差距,创新才能缔造未来。”面对有可能威胁到人类未来长远发展甚至生存的形势, 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对产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和批评,并在80年代形成了著名“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适应知识经济需要,本质上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一种全新经济增长体系。它在强调用创新和集约化经营取代“粗放式”生产中以规模增长和绝对量作为评定唯一指标的同时,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放在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因此必须把根基深深扎根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上,使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澄清目前许多人对自主创新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认真探讨我国在自主创新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理论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国首要国家战略目标。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进而提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国家创新体系泛指一个国家整合创新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完整、开放的体系,是若干要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网络。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界,还包括经济、国防、社会,政治和教育等诸多方面。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创新活力一直充沛,而有些国家则不然。从根本上讲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制度安排。国际上经济理论研究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充分表明,制度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调整制度来安排和协调经济主体利益关系,有效刺激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行为,为经济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来解释自主创新,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来阐述企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本文整体上的论述结构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前半部分针对自主创新的理论和争论做了疏理和分析,而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理论研究提出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我国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据此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立足经济学分析,但同时也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主要的创新在于还融入了社会学、科学学、科学史、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等学科的知识。本文不是孤立地去看问题,而是运用现代科学系统论的方法研究问题。分析了自主创新理论的难点,定义和明确了相关概念,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架构,特别是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为国内外自主创新理论的研究综述:重点是针对研究的对象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自主创新特别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种理论以及国内知名学者、相关研究者关于自主创新的理论争论与探索。此外还界定了创新、自主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等一系列文中要用到的概念,归纳了其具备的特征。第三章提出了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概念、模型和意义第四章分析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的现状。这部分主要是有自主创新体制僵化落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相脱节等问题。第五章分析了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系统的原则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提出本文的三大基本结论。技术进步仍然是也将长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全面正确看待自主创新问题;通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