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天文与星间测距信息的自主定轨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jin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卫星自主运行可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减轻和降低不必要的地面运行管理负担和潜在风险。自主导航定轨是卫星自主运行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全球导航系统对通过无地面支持情况下的星上自主开展天文导航有着迫切需求。在这些航天工程实际应用背景下,本文研究将星上的天文观测数据与卫星间的距离测量数据进行融合的方法,并对误差处理和提高定轨精度的途径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针对北斗导航系统自主运行的需求,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和本研究团队已开展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的自主导航定轨技术开展了广泛调研。考虑星上计算和存储能力等工程约束,对MEO导航卫星建立了考虑简化摄动力学模型的运动方程,包含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和主要坐标系统以及相互转换关系。  2、开展了仅利用天文导航信息(星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的自主定轨方法,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以及卡尔曼滤波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仿真分析了EKF和UKF算法对天文导航定轨方法的实现效果,并着重比较了二者在定轨精度和系统性能上的差异。进而,利用星上在轨观测数据对两种滤波方法分别进行了自主定轨,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3、天文导航定轨精度受到多种误差因素影响。首先定量化分析了系统的状态模型误差、星上敏感器的测量随机误差和系统常值偏差、周期性误差等对定轨精度的影响,发现系统常值偏差和周期性误差无法被滤波系统消除。其次,针对这两种误差提出了在轨标定方法,并通过理论仿真结果论证了有效性。之后,选取卫星在轨多个时段的敏感器观测数据,对天文导航算法、误差在轨标定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了天文导航自主定轨方法的工程实用性、误差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4、为进一步提升天文导航定轨精度,提出将导航卫星星座星间链路获得的星间相对距离测量信息,与天文导航的天文观测信息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卫星自主定轨精度的有效提升。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星间测距信息之后,可显著减小天文导航的定轨误差,提高自主定轨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新型复杂体制雷达的出现和电磁脉冲环境的日益复杂,仅仅采用典型特征数据库查找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已经很难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存在。在高噪声、电磁
深度学习相关的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度学习中的生成对抗网络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其中,利用生成对抗
云计算根据租户需求提供弹性的、廉价的存储、计算等资源;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等地理分布式系统将服务推送到网络边缘,有
合成孔径声纳系统是对水下地形地貌、物体目标成像的关键设备。低频合成孔径声纳利用低频声波的穿透性,可以对掩埋目标、沉积层结构进行成像。最近十几年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
近些年来,姿态测试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实现火箭弹等武器的精确打击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火箭弹姿态测试方法是将地磁场信息与弹道模型相结合,以此解算其姿态角。但这
在示教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对练习者的动作质量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能极大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本文以手语教学这一具体应用为例,对示教动作的学习评价进行了研究。随
学位
低功耗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应用于专用设备和便携设备的嵌入式处理器,还是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高端处理器,功耗问题都得到
CMOS图像传感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已经在手持可移动终端、安防应用以及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的应用。然而由于CMOS传感器工艺上的局限性以及针对不同的应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