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中侵略罪构成要件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经过近六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罗马规约》”)中纳入侵略罪的定义,国际刑事法院正式行使对侵略罪的管辖权。但目前国内对于侵略罪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大多研究止步于国际刑事法院在程序上如何行使对侵略罪的管辖权以及如何处理其与安理会在认定侵略行为上的关系。不得不承认,侵略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包含着各种法律问题,国际刑事法院必须首先梳理好这些法律问题,明确侵略罪的构成要件,才能对侵略罪下个人刑事责任承担作出认定,从而实现对侵略罪真正意义上的管辖。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对侵略罪定义及构成要件进行梳理。首先,本文将从侵略罪的形成与发展谈起,侵略罪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军事法庭所审判的破坏和平罪,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及纽伦堡后续审判对确认侵略罪下个人刑事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二战后,国际社会对侵略罪入罪工作进展缓慢,仅联合国大会第3314(XXIX)号决议对侵略罪进行了尝试性定义。最终,《罗马规约》第一次审查会议时,在预备委员会和侵略罪特别工作组的工作基础上,缔约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侵略罪修正案》、《〈犯罪要件〉修正案》以及《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侵略罪修正案的理解》,将侵略罪的定义纳入了《罗马规约》。其次,《罗马规约》明确构成侵略罪首先要认定存在国家侵略行为,并且该等国家侵略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和规模须构成对《联合国宪章》的明显违反。在认定侵略罪背景要件——国家侵略行为时,《罗马规约》第八条之二第二款借鉴了联合国大会第3314(XXIX)号决议的内容,以“抽象概念+具体列举”模式对国家侵略行为进行了定义。相比《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的规定,《罗马规约》强调只有实际使用武装力量的国家行为才可构成国家侵略行为。规约对国家侵略行为的列举并不是完全列举,所有满足《罗马规约》第八条之二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均构成国家侵略行为。要求侵略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和规模存在明显违法性是从定性、定量角度为能导致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国家侵略行为设定了门槛条款,但规约未明确要求侵略行为的此三项要素均须具有明显违法性,实际上两项要素明显违法即意味侵略行为满足门槛条款的要求。就人道主义干涉是否构成侵略行为而言,自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空袭叙利亚,符合英国三项测试的人道主义干涉已经形成国际习惯法,因而不构成侵略行为,而即使此类人道主义干涉未形成国际习惯法,鉴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一直存疑,认为其特征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也并不现实。另外,侵略罪的一大特点是只有处于一定领导者地位的人才可以作为侵略罪的主体,这点自纽伦堡审判便一直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纽伦堡后续审判时法庭提出只有“塑造或影响”国家侵略政策的人才可被追究侵略罪刑事责任,《罗马规约》将领导者地位标准提高到“控制或指挥”,即能够有效地控制或者指挥一国政治或军事行动。由于国际刑事法院尚未对侵略罪行使过管辖权,对“控制或指挥”的理解可以借鉴国际法中其他相关概念,如《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中的“控制”和“指挥”、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中的“控制”以及“有效控制”与“总体控制”理论。在这些概念中,“总体控制”理论最适宜解释侵略罪的领导者地位要求,也即如果一个人通过资助、提供装备、协助或者帮助政府制定侵略政策的总体规划,那么他可能被认为能够对国家侵略政策实施控制。在此解释下,宗教领袖、私营企业家、他国领导者也可能成为侵略罪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最后,对侵略罪心理要件的理解应结合《罗马规约》第三十条对犯罪心理要件的一般规定和《〈犯罪要件〉修正案》对侵略罪的特殊规定来进行。不同于大陆法系的“整罪分析法”,《罗马规约》第三十条采用英美法系的“要素分析法”,针对罪行的行为要素、结果要素和情形要素要求故意和明知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行为要素要求故意,结果要素要求故意或者明知,情形要素要求明知。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刑事法院通过其判例明确规约第三十条的故意包含第一层直接故意和第二层直接故意,不包含间接故意。为追究行为人侵略罪下的刑事责任,则需要证明行为人故意策划、准备、发动或实施国家侵略行为、明知其具有领导者地位、明知国家侵略行为违反《联合国宪章》且达到明显违反的程度。根据《罗马规约》第三十二条,当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错误构成否定侵略罪心理要件时,事实错误可以作为排除刑事责任的理由,但由于《〈犯罪要件〉修正案》强调行为人只需要在事实层面上明知国家侵略行为的明显违法性,而不需要对其进行法律评估,这似乎意味着侵略罪下《罗马规约》第三十二条中规定的法律错误不存在适用空间。
其他文献
骨架是一种能保持原图像拓扑和几何性质的简便形状描述方法。骨架提取算法现已广泛的应用于文字细化、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路径规划、指纹识别、科学图像分析等领域。快速、
由于道路施工和后期养护的需求增多,而现有的路面抛丸机存在结构单一,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清理效果难以满足要求;而进口的抛丸设备体型较大,造价昂贵,无法承担抛丸作业的重任。所以对现有抛丸设备的研究分析,本课题针对车载式路面抛丸机行走驱动液压系统、抛丸驱动系统和辅助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抛丸器泵控马达系统的恒转速控制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车载式路面抛丸机生产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根据车载式路面抛丸机的使用路况,
目的:测试冬训各个阶段两组男子竞走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探究运动营养补剂配伍服用是否能够影响竞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方法:将8名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分为两组,每组4人,实验组冬训期间进行营养干预,对照组只服用糖类补剂。对冬训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测,测试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包括晨脉、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数量、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最后两组竞走运动员的各项数据进行差
微塑料(直径小于5mm)污染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其中聚苯乙烯是微塑料污染的主要组成之一。目前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领域,但淡水领域生物毒理性研究仍然十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小的尺寸、多的活性位点、好的稳定性和回收重复利用而成为有机反应催化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小尺寸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并将其用于催化烯烃氧化羧化反应。本论文对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等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3,5,5-三甲基己醛和氧气的存在下,氧化铝纳米材料(Nano-Al_2O_3)对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溶剂和醛的种类
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因其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系统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隔离型双向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本文研究了PWM加移相的控制策略下的双Boost级联双向DC-DC变换器,利用模拟退火-爬山混合算法实现变换器最大传输效率。本文首先分析双Boost级联双向DC-DC变换器在使用移相加PWM控制策略下的工作特征;其次,根据变换器的规格设计了主工作、控制电路
根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冶金学多方面的研究,确认地核的主要成分是Fe,还含少量轻元素,例如O,S,Si。Si元素是否存在于内地核是判断早期原始地球的吸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但是内地核中Si的含量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探索内地核中Si的含量,本文在吕梁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平台上,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Fe-3.24 wt%Si的状态方程及声速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构建Fe-3.24
化石燃料的迅速消耗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可持续能量转换及储能设备需求增加。锌-空气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好、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公认是一种非常具有前途的能量转换与储存器件。锌-空气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及动力学反应速率等。然而,ORR和OER反应过程涉及到多电子反应和质子转移过程,存在催化活性不理想、动力
装配式民居以工期短,抗震性强的优点发展迅速,但新的民居形式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功能的需求后,往往对室内环境舒适性考量欠佳。论文以西双版纳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木塑轻钢装配式民居为研究对象,以气候条件与传统民居的建造智慧为依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主观问卷的统计,了解当地居民对于木塑轻钢装配式民居室内热舒适的需求,得出新民居室内热舒适方面存在的问题;论文运用spss25软件建立实测数据与实测热感觉间的定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具有效率高、速度快、选择性好和样品用量少等特点,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成熟的分离技术。但是传统色谱系统功耗大、操作繁杂且无法做到现场勘测。由于这些不足,研究人员将微机电系统技术应用到色谱柱的制备当中,实现了色谱柱的微型化和低功耗化,各种微型色谱柱的研究和制备已经成为目前色谱技术的研究重点。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微型色谱柱都是采用硅、玻璃或者金属等刚性基底制备的,不具备当今可穿戴技术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