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是否收敛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至今仍无统一定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体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区域经济绝对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这一客观事实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中国是否存在区域经济收敛?已经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否有效?哪些措施将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本文将通过理论回顾和实证分析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国内外有关经济收敛的文献非常丰富,但很少有文献从政策角度评估已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大小。本文首次从经济收敛的角度评价“西部大开发”和解决“三农问题"相关政策的有效性。为了分析详细的经济收敛情况,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滚动样本,得到收敛速度的具体变化情况。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凸显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文章的结构与创新之处;第二章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经济收敛的基本模型,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经济收敛的经典文献,并对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章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回顾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经典文献,并详细阐述了其一般理论;第四章对我国经济收敛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1952-2007年省域间经济总体上呈现较弱的绝对收敛,并且沿海和内陆两大区域之间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从战略角度看,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省域间经济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没有加快区域经济收敛的速度;但之后提出的“三农问题”有效地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在改革开放后的前期,经济收敛速度明显加快,而后期却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本文根据上述结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建议从思想、区位优势、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