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战略方向之一,缓解信贷约束是其重要的着力点。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信贷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在宏观层面有利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则能够平滑消费与收入的波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健全导致我国目前仍然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约束问题,其中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贷款难”、正规信贷可得性低的现状,更是成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瓶颈。基于此,本文从信贷约束视角出发,以一般家庭为考察对象,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研究金融知识及相关因素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即金融知识能够提高家庭的信贷需求和获贷能力,从而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并反映在相应的信贷行为上,同时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了五大假说。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对家庭信贷行为和金融知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Probit、IV-Biprobit、Tobit、IV-Heckman等计量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1)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家庭越有可能具有正规信贷需求。(2)金融知识对家庭申贷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越高的家庭越可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出现自我排斥的概率越低。(3)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家庭非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家庭获得正规信贷以及降低家庭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4)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金额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家庭非正规信贷金额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家庭获得更大规模的正规信贷,同时降低家庭的非正规信贷规模。(5)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占比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能够改善家庭的信贷结构,有助于提高家庭的正规信贷满足度。(6)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的信贷行为影响与金融知识类似,而户主是女性以及从事农业的家庭受金融排斥的概率更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为提高国民金融知识水平,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从家庭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即金融知识能够提高家庭的信贷需求和获贷能力,从而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并反映在相应的信贷行为上,同时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了五大假说。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对家庭信贷行为和金融知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Probit、IV-Biprobit、Tobit、IV-Heckman等计量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1)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家庭越有可能具有正规信贷需求。(2)金融知识对家庭申贷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越高的家庭越可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出现自我排斥的概率越低。(3)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家庭非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家庭获得正规信贷以及降低家庭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4)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金额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家庭非正规信贷金额有显著负向影响,即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家庭获得更大规模的正规信贷,同时降低家庭的非正规信贷规模。(5)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占比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金融知识能够改善家庭的信贷结构,有助于提高家庭的正规信贷满足度。(6)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的信贷行为影响与金融知识类似,而户主是女性以及从事农业的家庭受金融排斥的概率更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为提高国民金融知识水平,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从家庭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