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之合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医学、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直到今天还对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这类古文献专业性强,加上用词特别、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别甚大,使其深奥难懂,给中医精华理论的传播带来了一定困难,主要是:一、由于历史悠久,许多文献资料在动荡时期难以保存,能够流存下来的可考据文本字迹不清或难以考证,致使文献的今译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更何况其英文翻译,难度更大: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古今差异也是难点,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经过演变已不是文献中的古汉语含义,寻找权威的今译本以正确、充分地理解这些古语所表达的意思就变得尤为重要;三、泽者的汉语水平及医学背景知识,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理论(穴位、经胳、针灸、中草药及治疗机理等),也将对英译本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通顺地翻译出深奥难懂的医理以及如何判断译文是否恰当或忠实再现了原文的风采,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尝试着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研究中医古文献的翻译策略,并从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方面的比较来阐释他们在古文体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期在实践当中对中医文献翻译的发展有所裨益。如中医药词汇方面的翻泽,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注音的方式,以强调中医词汇的特有性和专业性,但由于此类“归化”性的译法不容易使国外的读者理解,在达意方面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音译加注英文释义的方法就显得妥当一些,尽管这样会令篇幅庞大,但鉴于其效果还是不无可取。而在汉语的单句和语篇英泽当中,原有句型结构松散、三字和四字格词语及助词使用颇多,在英译时单纯从形式上无法实现对等,只有从其整句话或整篇章的含义上入手,通过增词、断句或合并等方式首先译成通顺的英文,再视句义加注额外的英文释义,或者使用特定句式来强调语气。通过这样达到功能上的对等,让国外读者充分理解句子的汉语含义乃至其医学机理,以贴切传达中医古文博大精深的医学及文化精髓。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医古文献的翻译现状,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两种主要对等模式的区别和应用,以及奈达对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概述了国内学者在中医文献翻译领域的研究动态;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医古文献的语言特点及翻译难点;第四部分以李照国所翻译的《黄帝内经·灵枢》为例,阐释了在具体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及其翻译技巧;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发现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中医古文献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