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肺保护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拟行择期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7)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8)。两组患者入室后均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阻滞成功后行全麻静脉诱导并放置喉罩,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采用丙泊酚4~8mg/kg/h和瑞芬太尼0.03-0.08ug/kg/min全凭静脉维持麻醉,维持BIS值于40~60之间。其中D组在全麻诱导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ug/kg,输注时间15min,继之以0.4μg/kg/h维持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术毕时两组患者均椎管内给予吗啡2mg,并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硬膜外阻滞后(T1)、胸腔开放即刻(T2)、胸腔开放后15min(T3)、胸腔开放后30min(T4)、术毕时(T5)、拔除喉罩时(T6)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前(T0)、胸腔开放后30mm(T4)、拔除喉罩15min(T7)时经桡动脉置管抽取动脉血3ml,进行血气分析及计算氧合指数,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围术期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时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按压镇痛泵总次数及补救镇痛药物用量;记录术后恢复情况(恶心呕吐、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C组患者HR在T1、T2时较T0时均显著下降(P<0.05),D组患者HR在T1、T2、T3、T4、T5时较T0时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D组患者T2时的HR明显低于C组(P<0.05),但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MAP在T1、T2、T3、T4、T5时较T0时均显著下降(P<0.05),各时点的MAP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在T4时均较T0时显著下降(P<0.05),于T7时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较T4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T4时点D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 C 组(P<0.05)。两组患者T4、T7时的pH均明显低于To时点(P<0.05),而T7时的pH明显高于T4时点(P<0-05),组间比较在各时点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T4、T7时的PaCO2均明显高于T0时点(P<0.05),而T7时的PaCO2明显低于T4时点(P<0.05),组间比较在各时点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T4、T7时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T0时(P<0.05),T7时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亦高于T4时(P<0.05);D组患者T7时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T0、T4时(P<0-05)。组间比较:D组患者T7时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围术期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D组苏醒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较术后1h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D组患者术后12小时静息VAS评分低于C组(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咳嗽VAS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组镇痛泵按压总次数、补救镇痛药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可以安全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在减少围术期丙泊酚用量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呼吸期间的氧合指数,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2.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应注意给予右美托咪定后的心率降低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