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农牧交错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而且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西南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主要江河的源头,是重要的矿产和能源基地,是农区和牧区的经济纽带,积极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地理、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四川省阿坝州是我国西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本文选择阿坝州农牧交错带分布明显的马尔康县作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现状监测与质量评价,研究成果对保障本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为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制定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政策与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内容在大量认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马尔康县实际出发,使用“3S”技术,对遥感图像、DEM、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了植被指数、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年降水,平均气温等多个具体生态指标建立相应数据库,构建马尔康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如下:
(1)针对研究区地处偏远,地势状况复杂,山地农牧交错的生态环境典型同时研究相对较少,应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通过图像数字处理、信息提取并结合野外现场调研,建立适宜于研究区农牧交错带的解译标志。
(2)建立实用性和适宜性强的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为客观真实地评价研究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征提供了科学基础。
(3)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结构、植被覆盖程度、高程、平均气温,年降水和人口密度进行了全面定量研究,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
(4)通过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研究开展了研究区单因子评价,单因子与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性分析,以及综合生态环境评价,使得到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研究表明,三种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在研究区均有分布,研究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中上游水平;研究区生态质量等级区域差异较明显,东南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明显低于其他区域;草场的过度放牧、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干预,使得该区域生态平衡面临重大挑战。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草场退化、资源过度开采、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等深入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