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眼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效性,为进一步试用与推广提供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病历均来自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的4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眼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两组患者均予中、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眼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眼针治疗。每个疗程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以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两周。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量表用于评估患肢关节运动功能、疼痛VAS视觉模拟量表用于评估患处疼痛程度、肿胀评分用于评定患处肿胀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用于评估患者生活中活动的能力,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次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照组中有患者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故对照组中脱落一人。
2.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风类型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2周后,眼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与Fugl-Meyer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1),疼痛程度VAS评分、肿胀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眼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疗效评定眼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眼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眼针针刺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未出现晕针、断针、滞针等现象。
结论:
1.眼针结合康复治疗可以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受限等症状,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
2.眼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和单纯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观察眼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眼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优效性,为进一步试用与推广提供临床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病历均来自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的4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眼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两组患者均予中、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眼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眼针治疗。每个疗程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以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两周。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量表用于评估患肢关节运动功能、疼痛VAS视觉模拟量表用于评估患处疼痛程度、肿胀评分用于评定患处肿胀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用于评估患者生活中活动的能力,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次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照组中有患者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故对照组中脱落一人。
2.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风类型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2周后,眼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与Fugl-Meyer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1),疼痛程度VAS评分、肿胀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眼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疗效评定眼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眼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眼针针刺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未出现晕针、断针、滞针等现象。
结论:
1.眼针结合康复治疗可以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受限等症状,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
2.眼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和单纯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