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格律诗翻译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88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它们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音韵和谐,对译者造成了极大的挑战。目前,研究者大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对单个诗歌及其译本进行探讨。当研究范围扩大到特定诗体和较多诗歌时,定量研究方法的加入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本文选取《红楼梦》格律诗及其三个全译本为研究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和文体分析,进而探究《红楼梦》格律诗及其翻译的文体翻译规范。为保证研究客观性和可信度,本文建立英汉文本语料库和语音语料库,运用文本编辑软件Editpad,数据提取软件Antconc,语音合成软件Interphonic,以及语音分析软件Praat进行中英对比以及译本对比分析。选取词汇、语篇、语音三个层面揭示原诗的文体风格和译诗的翻译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原文格律诗多为咏物之作,“香”、“玉”等词多次出现,充分展现红楼儿女的情趣生活;在翻译时,杨译和霍译善用多词和形象化语言进行再现,邦译则依赖于特定词汇的使用,语言趋于简单。此外,原文中四字平行结构较多,共有42个,邦译将其中39个进行字对字翻译,过于忠实原文的同时造成译文冗长,难以理解;杨译在考虑译诗长度的同时对原诗意象进行有效保留;霍译出于音美的考虑会对原文结构做出改变。(2)在语篇层面,主要考察译文的衔接手段。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因此译本中衔接手段的添加很有必要。与其他译本相比,邦译偏用“I”,“it”作为叙事主体,文中出现前后指代不一致的情况;霍译关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多使用第二人称;杨译则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客观描述。在处理行与行之间的衔接时,以“and”和标点符号为例。邦译共有175个“and”,杨译125个,霍译135个。其中,邦译仅有2个用于行与行的连接,杨译27个,霍译48个。杨译擅长用分号表明语句关系,使逻辑更加清晰;霍译衔接标点的使用更富于变化,除了使用分号外,还在联句中广泛使用破折号,运用冒号提示下文;邦译则鲜少使用标点进行衔接,行与行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手段。(3)在语音层面,对叠词、韵式、音节以及音高的研究表明霍译对音美最为重视,杨译其次,邦译次之。三位译者在翻译叠词时注重对应译文的音美,头韵、拟声词、重复等形式多次出现。在翻译同一主题的诗歌时,杨译和霍译会保持韵式的一致性,邦译则未见韵式和主题的明显联系。此外,相比其他两译本,霍译更加关注音节的统一,译本中声音与原文情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总之,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手段,从词汇、语篇、语音三个角度对诗歌翻译进行探索,对于揭示原文本和译本文体风格,推动红楼梦诗歌翻译研究,推进中华文化传播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8年5月某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0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及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TNF-A-308)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IL-1RN及TNF-A-308各基因型频率的分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慢性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分析其引起细胞周期的变化及探讨其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培养K562细胞,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K562细胞增殖活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全封闭反应无污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
<正>综述了近年来铬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反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乙烯三聚、四聚的影响因素,对铬系催化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线性a-烯烃是重要的共聚单体。线性低密度
会议
二十多年前,我翻译了一本《塞尚、梵·高、高更书信选》。这三位画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偶像。就像张晓刚于1981年12月16日给他的朋友毛旭辉的信中说到的那样:“
<正>2017年7月21日,《江苏省财政监督条例》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坚持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发展实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手性化合物的分离一直是分离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粘附性、亲水性、稳定性及良好的生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情绪智力水平及其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本科护生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吴门画派"问题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问题,原因是其存在自身不仅是对于中国绘画精神的某种重要阐释,也同时散发着对于后世艺术精神的实际影响。其实立体地看,"吴门画派"不仅仅是